郭鴻
我們認為,在不同的孩子眼里,課業負擔的含義是不同的。對于立志于學習的人來說,學習是興趣、是樂趣,在樂學中就忘記負擔;而對于有些學生來說,由于各種原因,學習不是他的興趣點,就成為了負擔。因此,減負的關鍵是幫助學生開啟智慧之門,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國子監中學是一所“不選擇學生”的初中校。學生來源全部是電腦派位,其中約40%的學生為來京務工人員子女。我校減負的思路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式,優化學習生態,提升學習效率,從而達到“關注個體差異,成就更好自己”的目標。
1.關注個體差異,改善學習方式
如何開啟智慧之門?首先,我們加強了針對性的科研引領。學校先后開展了“運用導師制幫助初中學困生完成學業的實踐研究”“初中階段隨班就讀學生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實踐研究”“提高北京市群體干預解決學習困難學生預警跟蹤及提升學習質量的行動實踐研究”等課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對策,讓更多的學生體驗了成功,增強了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
其次,我們實施分層教學。若干年來,我們堅持“不言學生差,積極想辦法”,堅持“教師不放棄學生、學生不放棄學習”的原則,從學生需求、家長意愿和教學需要出發,采用班級授課,分層輔導;班級管理,分層授課;分層授課,流動管理等多種形式開展分層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學校中考成績的穩步提高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學生在有針對性的指導中學會學習,減輕了學習負擔,實現了事半功倍的減負效果。
2.優化學習生態,營造樂學氛圍
學生的學習習慣、成長經歷、心理狀態、家長素質決定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們認識到,以我校學生狀況,不能把成績作為單一的教育目的,更不能靠加時、加課來提高成績。改善師生關系,營造樂學氛圍,優化學習生態,才是首選任務。為此,學校相繼提出了“辦好不選擇學生的學校”“用教師健康的心態呵護學生稚嫩的心靈”等辦學理念,通過構建和諧的氛圍,在師生間營造良好的關系,為高效教學和有效學習奠基。
此外,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也是優化學生學習生態的重要內容。孩子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家庭教育問題。長期以來,學校堅持特色家訪,增進師生情感,增強家校融合,爭取家長配合,提升家長教育能力,為學生創造了寬松的教育氛圍。目前,學校形成了三種家訪形式:一是新生入學時的了解性家訪,這種全員家訪為制定班級建設方案、明確教育對策提供依據;二是體驗性家訪,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及時掌握學生放學后的情況,積極想辦法幫助學生解決上學遇到的各種難題;三是表揚性家訪,在學生有進步時及時告之家長,獲得家長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學生在改善了的師生關系和家校關系中學習成長,形成了樂學的學習生態,達到了“心理減負”的目標。
3.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益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減負的晴雨表。學校建立“手牽手”導師制,每位任課教師牽手2—5名學生,目標是提高學習興趣,手段是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學習指導,策略是平等交流、真誠溝通,效果是學生情感體驗,態度變化,看到進步,增強信心。
此外,班級內建立“互助互促”機制,用團隊的力量來提升個體學習興趣。學校采取班內學習小組方式,構建學生團隊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學習效益。從開始的一帶一,到優勢互補,再到自主結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在改善學習現狀、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后進學生方面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學生間的“師徒結對”不僅局限在校內的幫教,還延伸到課外的幫教,團支書、班長主動申請跟班主任去徒弟家家訪,幫助解決作業困難,受到家長的稱贊。團隊作戰實現了“高效減負”的效果。
總之,初中階段,學生面臨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這種再造和重生更為重要。我們愿在減負的過程中,探索并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開啟他們智慧之門,幫助他們實現學習的重生和學習方式的再造,讓更多的學生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