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精心、精細、精彩”是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實施精致教學”的核心。“精心”反應的是態度與品質;“精細”體現的是方法與過程;“精彩”呈現的是亮點與特色。“七環節有效教學模式”體現了帝景分校“關注差異、關注過程、關注細節、關注個體生命成長的原則與態度,更體現陳經綸中學對卓越教育品質的追求。
經過5年的探索,我校形成了貫穿一日、一周、一月、一學期的“七環節有效教學模式”。
1.構建管理體系——實施精細管理
我們構建了教學管理七大體系,即學期、月、周教師三級培訓體系;三級備課體系;有效課堂體系;三級質量監控體系;三級教學分析體系;校本課程體系;教學處、教研組、教師日、周、月、學期流程管理體系。七大體系的構建,促進了規范管理,保證了教學工作的穩步提升。而七環節有效教學模式是其核心。
2.探索教學模式——落實減負提質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我們在此引領下逐漸形成了具有帝景特色的“七環節”有效教學模式。七環節包括:家校協作、三級預習、劃分課堂、分層作業、作業批改、課后輔導、周清月清七個環節。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要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家校協作,互通共育。為加強家長和學校的溝通、協作,我們設計了家長《每周早知道》。通過導入語、下周教學內容、學生應知應會內容、勵志名言、本周未掌握內容及家長建議這六方面,讓家長全方位了解學校教學,密切了家校協作,實現了家校共育。
三級預習,由粗到細。三級預習,即寒暑假的大預習、每周末的中預習、課前的小預習。大預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前預習新教材,讓學生對書中每章節知識有個初步了解;中預習:通過《每周早知道》向學生提供學習范圍,便于學生利用雙休日提前做好學習準備;小預習:利用每天課前一天的預習稿,引導學生預習次日課堂要求掌握的重要內容及相應的練習題,通常包括“開啟記憶”“明確目標”“自主學習”“牛刀小試”“才能挑戰”“反思提升”6部分。小預習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時間通常控制在15分鐘以內。
3.劃分課堂,關注差異
“七環節有效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我們倡導的是“自主課堂”。“自主課堂”遵循三個標準:規范的課堂、活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突出三個特點: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率;落實三個維度:實現知識的掌握、方法的獲得、能力的提升。在此要求之下,我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變換、刺激,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們把40分鐘的課堂大致劃分為以下3大部分: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環節、鞏固教學成果環節、當堂總結和講評環節。
4.作業靈活,兼顧個體
作業是落實減負的關鍵。我校堅持作業的針對性、開放性原則。
針對性:結合減負提質,我們大膽創設了各學科的“作業超市”。“超市”中有側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底線題”、側重能力培養的“提升題”、側重優生培養的“拓展題”,每類題只精心選擇一道典型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2~3項,從而在適合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獲得成功的體驗。
開放性:作業不僅要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還要有思考性、實踐性和探究性。
5.課后輔導,縮小差距
為了教學目標的一一落實,通過教師的“陽光行動”對“潛能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讓“陽光”真正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通過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共同提升。
6.周清月清,鞏固成績
在減負的大背景下,改變考試模式勢在必行。我們在命題上堅持基礎性、靈活性、開放性。
在監控方式上摒棄了休息日作業的堆積,而是每個學科交給孩子一份20分鐘完成的“周清月清自我監控”。
七環節相互聯系、互為支撐,形成的合力保證了減負提質的有效落實。各學科貫穿三年的39冊“預習題庫”和“四清檢測題庫”已實現學科間資源共享。“七環節教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能力得到穩步提升,切實把減負提質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