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編輯提示:有時候,同伴的態度比老師的態度更能影響學生心理。
接了新班沒過幾天,我就發現了一個瘦瘦小小的男生小A,不太愿意和男生一起玩,每天只偶爾和幾個放學回家能一起走的女生聊聊天,平時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體育課的時候也不太合群,不怎么和大家一起在操場上隨意玩鬧。而且,雖然大家穿的都是校服,但小A蒼白的面容和破舊的球鞋還是顯出與眾不同。
悄悄地叫來了與他一起回家的幾個女生詢問,才得知小A的父親幾年前去世,母親出走,幾年中只回來看了他一次,現在寄養在叔叔家,叔叔家的條件一般,還有自己的孩子,他只能依靠自己每月不到300元的低保收入維持著自己所有的日常花費。我決定周末去家訪,摸摸情況。
坐車將近一個小時,下車后又轉來轉去走過幾排平房,才到了小A的叔叔家。屋子收拾得很干凈但是卻很小,客廳擺著一張床,說是給他睡的,他的嬸嬸一直說他挺聽話的,家里的活搶著干,沒事就坐在桌前看書,但也一直重復著自己的難處和領養他的不易。從家里出來后,小A什么也不說,只是一直陪我走到車站,等我上車后說了聲“老師再見”,才轉身離開。看著他消瘦的背影,我感覺如果我不做點什么,這個孩子有可能就會被生活壓垮了。
回到學校,我決定準備一次主題班會,名字就叫做《貧困的意義》。確定這次班會的目標:既讓這個學生找回自信,也讓其他同學從這樣一場班會中得到啟示,知道還有一些同齡人,他們生活不易但卻從未放棄,這樣的人更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班會籌劃階段:
第一步,召開核心班委會,告知小A同學的相關情況,引導班級核心班委正確認識這個問題,理解召開這次班會的意義。
第二步,觀察小A的日常表現,發現其閃光點,記錄下來,做成PPT展示。
第三步,查找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自信、自強不息的榜樣的圖片和視頻。
在班會過程中有一個環節由班長主持。由班長出示PPT,介紹班級中的一個成員,舉出在平時生活學習中的小事,讓大家猜猜他是誰。羅列的事情包括:只要是老師講過的題他幾乎不會再錯;做值日時他總是最早來;班里的水沒有了他總是及時為大家更換……在同學們的討論聲中,這個人的形象越來越清晰,最終定格在小A的身上。在這展示的過程中,我觀察到小A的表情變化是最為明顯的,由最初不太關心,到驚訝,到感動。
展示之后我總結:其實有一些人在我們的身邊,看似不起眼,可是這樣的人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場,那就是“自強”,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境遇,這樣的人值得欽佩,更值得學習。班長最后打出了一張PPT寫著:自信一些,快樂一些,我們相信你能行!
通過這場愛的教育的主題班會,小A找到了一種集體的歸屬感,真實地感知身邊同學對他的肯定和鼓勵,不再自卑和孤獨。
教師應善于挖掘孩子的潛力,用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放大這些“閃光點”,使他們振作起來,完善自我。只有真心愛護他們、貼近他們、耐心幫助他們,發現他們有點滴進步時及時加以肯定、表揚和鼓勵,把愛與尊重的情感,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澆灌到每個學生的心田,他們就都能揚起理想的風帆,在人生的旅途上乘風破浪!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