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蕾 馬岳年
【課型分析】
文本閱讀對于語言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大量外語教學研究實踐表明:閱讀是聽、說、寫等其它語言技能形成與發展的基礎。在我國,由于缺乏實際的英語語言使用環境,基于文本的閱讀就為外語學習者們提供了語言學習最直接、最真實、最基礎、最有效的語言輸入。據此,作為高中階段的主要課型之一,閱讀課的教授自然分擔了單元授課中最濃重的筆墨,其間融合了對詞匯、語法、句法、語篇等不同層面的關照。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內容為閱讀課第一課時,主要針對學生在前期詞匯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分析與討論,提高學生語篇閱讀理解的能力與技巧,并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真實、有效的語言生成和信息輸出。
【教學理念】
理想的閱讀教學應當是一個始于文本而最終高于文本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需要教學設計以學生原有基礎為出發點,以文本為媒介,以生成為指歸進行層層鋪墊,從而達成學習者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提升思維品質的多維目標(從comprehensible input到comprehensible output)。在具體操作層面上,閱讀教學主要由以下四個逐層遞進的環節構成:
1.導入——以文本相關話題為切入點,激活學生現有認知結構,為閱讀做好熱身;
2.信息獲取——以文本顯性內容為主線,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文本主旨大意及細節信息;
3.深層理解——在前期獲得信息的基礎上,體會文本的深層內涵,包括對文本的構成方式、作者的潛在意圖與態度等相關信息的體悟;
4.創造性生成——學生在文本淺層與深層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等多種互動交流(interaction),形成對文本的基本評價,并最終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生成具有個體思辨意識的觀點和建議。
【教材簡析】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為《牛津高中英語》Module7 Unit 3 Reading,文本由兩篇辯論發言稿組成,兩位辯手圍繞因特網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這一主題,分別從正反兩方進行了觀點陳述。從題材而言,文本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話題;在體裁上,兩個文本都是典型的議論文,論述結構完整,論點、論據陳述條理清晰,適合高中學生學習與效仿。
對于本課時實施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兩點預測:1.學生對議論文本結構中分論點及論據的理性認識存在一定困難;2.學生在閱讀后的自由辯論環節中很可能缺乏相關論據支撐和必要的詞匯表達。
針對這兩點預測,本課時的設計預設了相應的措施:1.閱讀活動前補充議論文閱讀策略的指導;2.在自由辯論準備階段,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學生可以共享課前預習時在網絡上搜集的相關數據,同時對于學生需要的詞匯及表達,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補充與指導。當然,課堂中可能產生的問題瞬息即變,多數是無法預測與預設的,教師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即興發揮,靈活應變。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文本的閱讀與學習主要實現以下目標:1.了解閱讀議論文的相關策略;2.熟悉因特網這一具有雙刃劍性質的客體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雙重影響;3.在討論基礎上,形成對因特網使用的基本觀點和策略;4.在辯論中生成真實的語言輸出;5.通過課后作業,以書面的形式鞏固課堂上的口頭輸出,并以此進一步認知合理使用因特網的重要性和相關建議。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Step 1 Lead-in
Play a video clip of a past debate in Chinese by the students of the same class. Ask students to recall and find out the process of the debate.
Process: topic, presentations, questions, free debate and summaries.
【教師回放班會辯論賽的錄像片段,請學生總結辯論賽的基本流程:提出辯論主題、雙方觀點陳述、質疑提問、正反方自由辯論、雙方總結陳詞等。該步驟以學生辯論的實際體驗出發,利用學生認知結構中已存在的關于辯論的信息,為進一步展開英語辯論做基礎性的鋪墊。此外,由于采用的視頻片段來自于本班學生真實的中文辯論賽場景,這種直接的聯系對于學生具有親和力。】
Step 2 Reading strategy
Introduce strategy for reading an argument.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pick out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an argument by referring to the strategic instructions in the text book.
Common structure:
1. a statement
2. a list of points
3. supporting facts
4. (debate against the other side)
5. conclusion
【在上文對授課難點的預測中已經提及,學生對于議論文的閱讀,尤其是對論點、論據、辯駁、結論等信息的理性梳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據此,補充議論文結構的相關閱讀策略有助于學生對文本脈絡的總體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與效率。】
Step 3 Fast reading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read the two articles quickly and complete the forms concerning statement, points and conclusion of both arguments.
【基于議論文閱讀策略的鋪墊,在快速閱讀部分,主要強調了學生對文本主干信息的獲取。通過快速閱讀,學生了解了兩位辯手的主要觀點和論點,從而一方面為文本的研讀理清了思路,另一方面也為最后辯論階段學生構建觀點陳述起到了一定的導向和范本的作用。】
Step 4 Intensive reading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read carefully for detailed supporting facts related to each point. The teacher checks students comprehension in the forms of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questions and answers, summary blank filling and task-based blank filling. Examples are: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What information is NOT mentioned to mirror the Internets value for people in need of information?
A.Travel packages.
B.Academic research.
C.Advertisements for books.
D.News and weather forecasts.
(正確答案為C。)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Internet friendships?
A.They are based on common interests.
B.They allow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countries.
C.They enable the disabled to make friends.
(以上A,B,C都是正確的答案。)
※ Complete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text and the initial letters:
Some people make the false assumption that children spend time on the Internet chatting and playing game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school work. However, statistics prove its primary use is for gathering information.
(以上單詞的畫線部分就是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form according to the text:
(表中有下劃線的單詞就是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
【在快速閱讀理清了文本主線的基礎上,精細閱讀主要處理的是文章中的細節與理解的難點。在文本研讀的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是根據內容的差異,通過多種形式來檢測學生對文本不同層次的理解。本課時的設計主要采用了多項選擇、問答、主旨填空和任務型填空等形式來檢測和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研讀和理解。】
Step 5 Consolidation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o get prepared for retelling the debaters views,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對于課文的復述是檢驗語篇理解非常有效的手段。復述不同于傳統機械式的背誦,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可能依照文章的結構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來實現對文本內容的重現。這是一個理解與再加工的過程,同時也為閱讀后的辯論活動進行了必要的語言準備。】
Step 6 Production
The 2 groups of students start a debate, defending their views on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1. Preparation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sharing their information and preparing for debate by organizing their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2. Free debate
Both sides start debating about the topic, while the teacher takes down the points made by both sides.
3. Highlight
The teacher counts the points for both groups and highlights their sparks in the debate.
【通過辯論的準備、組織與實施,學生復習了課文語篇的知識內容,操練了辯論的技能與技巧,同時實現了真實的語言輸出。教師對于辯論過程中精彩的語言表達、精辟的觀點陳述加以突出與亮化,有利于鼓勵學生使用外語的積極意識,同時也為提升學習者語言與思維的品質提供了努力的方向。文本閱讀的輸入就是為了創生性的輸出,只有實現了從文本到生成的跨越,閱讀教學對于語言學習的意義才得以充分體現。】
Step 7 Homework
Write an essay in 150-200 English words, st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 and making suggestions on proper Internet use.
【書面表達是語言輸出的重要形式,是閱讀課后對于寫作技能訓練的延伸。作業采用了半開放式的命題,寫作的一部分緊扣教學內容,主要起到及時復習與鞏固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因特網使用的建議,也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使得完成作業不僅僅是授課內容的簡單總結與重復,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與實際意義。】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總體進展較為順利,基本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對本堂課進行反思,獲得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閱讀策略的指導有利,幫助學習者實現了更有效的閱讀。本課時在閱讀文本前加入了議論文結構的導讀,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也使得學生對整體文脈的把握更加準確。
第二, 為了保障最后輸出環節的質量,本課時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通過閱讀策略的指導架設了學生辯論辭的基本框架,又通過文本速讀與精細閱讀為學生鋪墊了辯論內容上的準備。長達8分鐘的預留準備階段,也為學生討論和形成陳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促成了較高思辨要求的辯論。辯論對語言輸出要求特別高,成功的辯論,需要良好的語言功底,厚實的材料積累,以及辯手本身高品質的思辨能力和出色的急智。如果僅從文本提供的有限的信息量出發,辯論若不是冷場便也只能淪為一種形式,將無法創生真實的語言輸出和思維的碰撞。因此,教師安排學生在課前做充分的調查和網絡信息收集是十分必要的。雖然學生受英語水平所限,辯論的質量無法與中文辯論賽的品質媲美,但是對于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者來說,辯論的觀點清晰,內容充實,體現了學生一定的語言駕馭和臨場思辨智慧,達到了預期的結果。
最后,歸結對閱讀教學的思考,文本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起點,但是,閱讀教學不能安于始于斯而終于斯。課文是固化了的語言和固化了的信息,只有當學生將文本中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語言儲備并轉換生成可以輸出的鮮活的表達時,閱讀教學才真正還原了語言教學的靈魂。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中學,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