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
每個人眼里的西藏可能不同,可是去過西藏的每個人,在他們的回憶里,都會對神圣這個詞兒有全新的形象詮釋,誰也無法忘卻真正的神圣在心中劃過去的滋味。
盧希平時工作中最常面對的是投資與管理,他認為投資需要找到10年可持續發展的成熟模式,并需要有科學依據。他睿智、理性、冷靜。
遠離塵囂的西藏行,讓他能暫時放下手中的繁忙瑣事,欣賞自然景觀的震撼之美,得到心靈的凈化與簡單的喜悅。
納木錯湖
納木錯湖是中國第二大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納木錯湖形狀像靜臥的金剛度母,湖的南面有烏龜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黃鴨島、鵬鳥島等18個島,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廟,即東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爾瓊白瑪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著佛教上所說的慍、怒、權、勢。這些寺廟的墻壁上有許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據傳納木錯是帝釋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視為必去的神圣之地,從古到今香客不斷。
湖中五個島嶼兀立于萬頃碧波之中,佛教徒們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誠頂禮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島,面積為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五個半島從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島居五個半島之冠,島上紛雜林立著無數石柱和奇異的石峰,還分布著許多幽靜的巖洞,島上地貌奇異多彩,巧奪天工,實屬奇觀。
說走就走,沒有任何準備,盧希便與兩個朋友踏上了去西藏的旅途。他知道,他將要去感受一個神圣的地方,他要沒有絲毫偽裝地去面對那個地方。
抵達拉薩,高原反應降臨到他身上的結果是:“第一天,我們的晚餐是藏餐,大家邊吃飯邊聊天,用餐的過程很愉快,可晚餐結束后我居然吐了。后來我才知道,其實到拉薩之后要先吃6成飽,也不能吃辣的。當天晚上,我還感到缺氧,慢慢整個人沒什么力氣,死去活來的感覺,吃也不想吃,睡也睡不好。突然意識到人很渺小,感覺自己已經不是自己了。”
這是圣地拉薩給他的第一個非凡體驗。接下來的3天,他因為腸胃消化不好,總鬧肚子,只能喝粥,也因為缺氧,但凡去山里,他總要帶著氧氣。身體的虛弱與眼前的震撼讓盧希切身體會到,什么叫做“帶著靈魂去旅行”。
西藏的高山,在三位旅友眼里,就像股票趨勢線一樣擺在他們面前,圣山全是光溜溜的,少有植物,人很少,空間很大,而那時的他們不會因為股票而影響大腦的波動,唯一感受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渺小。他們知道這是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的旅行。
當沿著山路開車到達海拔4700多米時,一個湖竟然出現在了高山環抱之中,那里離天那么近,湖面也在藍天的映照下,湛藍美麗,平靜深邃。盧希看著湖面,看著天、山、水遙相呼應,驚嘆:圣水圣山圣天。
納木錯湖最深處約有30多米,湖中的水是天然不流動的,湖被保護得很好,沒有任何人去破壞它。據說,納木錯湖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為藏語,而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盧希在平時的都市生活中就對大自然有很強的感受力。“平時下雨或者出太陽,我整個身體都能感受到,我總是感覺自己跟大自然很相通。我對我愛好的東西都很敏感。比如,看到蟲子或者小動物,我不會去碰它,不會去傷害它。從小就是這種性格。”他愿意與大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而納木錯湖無疑是他感受大自然魅力的極致之一。
另一個讓盧希完全忘掉自己的是在大昭寺里的一扇門背后。跨過門檻后,門內的喇嘛說:“我們已經進入到1500多年前的空間。”盧希頓時被整體的氣場吸引住了。“佛堂外面的世界是已經被破壞改造過的世界,整個佛堂里面都沒有被破壞過,我隨著導游介紹參觀,完全忘了自己,另一個世界的感覺在這個時刻是最強烈的。”他說。
大昭寺過去是一個水坑,現在寺的下面還是水。大昭寺是拉薩最早的寺院,歷史有1500多年,是西藏文化最有代表的地方。
在大昭寺里有一尊1500多年前的真佛,很神秘,普通人都不能拜,只能供,在真佛佛堂里的都是活佛。在那里,盧希經由活佛的手,在真佛臉上貼金,這可以為他加磁,給他正能量,還將戴的手表拿出來開光。盧希說,這事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他是信的。
盧希相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士、道。他說自己在事業中不太具有侵略性,有時就在玩牌中看看他人是如何“侵略”的,而傳統文化可以讓他在社會中更清醒地處事,他可以以柔克剛,無論社會多復雜,自己不復雜。他特別欣賞這樣的男人,在事業當中,無所畏懼,可以戰勝自己去面對挑戰,而在生活中,與身邊的人沒有任何隔閡,與朋友在一起心靈相通,坦然相處,沒有矛盾,更沒有壓力。
“生活上的朋友是不講利益不講回報的,大家完全是一種真善美,完全是一種生活的價值觀。我希望我到什么年齡都是個小孩,在生活當中一定要單純,就是本色,我追求這樣的東西。”他說。
而佛教的慈悲心,眾生平等,教導人們如何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他都深深認同。
由于之前見過許多次布達拉宮的外景圖片,在布達拉宮外面時,盧希并沒有想象中的激動。只是,越往里走,感到越來越神圣。
佛教相信人世的輪回,達賴喇嘛會算出自己哪天離開人世,并認知自己來世的去向,圓寂當天,會用藏藥把五臟洗干凈。在布達拉宮供放著前幾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盧希聽導游講述說,在這里,人們看不到已圓寂的前幾世達賴喇嘛,但是他們看得到這里的人。盧希感到,這很神秘。
上千年來,無論有錢人還是貧苦百姓,都愿意將自己好的錢財物供給布達拉宮,所以它就像是一個黃金的宮殿,供放著許多金佛,尤其是第一任達賴靈塔,用黃金鑄造而成。靈塔殿黃金與珍寶相嵌,并配以彩色壁畫,真正是金碧輝煌。
盧希猶記得游覽中注意到的那幅康熙贈送給當時住持的用黃金金絲繡出的綢緞,有江山美好之意,他覺得綢緞很美,而像那樣的寶物在布達拉宮里還有很多。他感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布達拉宮深厚的文化藝術價值。
三個人感受原汁原味藏文化的“神游”就快結束,不禁聊了起來。
“該放下的要放下。”“我感覺開智慧了,好像一下子頓悟了。”“以后我們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我感覺未來的生活還是挺美好的,還是要珍惜好日子啊。”
三位對復雜商界應對自如的人,因為西藏的環境,西藏的天空、西藏的山、水、空氣、文化、佛教信仰,而有了這樣的想法。
西藏在盧希內心留下了痕跡,清理了自己,升華了自我,比從前更舒服。他覺得自己獲得了新生,他說一個人思路清晰、身體健康,辦事情的決斷性會更強。
飛機落到北京,盧希的身體恢復了原狀,新的生機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