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強烈的好奇心是創新意識的前提。小學數學作為初步培養學生分析、計算和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課程,更應注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心理傾向,是一種求新、求異、求變的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學生形成創新素質的基礎。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怎樣去做呢?在教學實踐中,經過思考與探索,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習興趣,激起創新欲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績好,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對數學一旦產生了興趣,它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推動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有些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對數學學科產生厭煩情緒,這就容易導致學習效率低,數學成績差。這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讓學生們體會到成功的滋味,認為學好數學并不困難,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這樣就使學生的苦學變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創新熱情
孩子們因為天生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所以他們總是有許多問題,也總喜歡問為什么,在問的同時,還會隨之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這些都是創新意識的萌芽,那么我們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的加以引導,努力調動和培養。
例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時,我故意笑瞇瞇地對學生們說:“同學們,只要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我馬上就可以判斷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孩子們看著我,都情不自禁地搖頭,我知道他們不相信我。但是他們仍然因為好奇,而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好多孩子都想試一試我的真假,還有的調皮鬼想難住我,結果我不僅說得快,而且說得對,驚嘆之余,學生們的興趣高漲,急于知道我是如何快速判斷的,從而為探求新知創設了情景。
三、創建和諧氛圍,探索創新途徑
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學生自主學習、自發學習的教學體系,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積極構建開放有序、健康高效、和諧民主的育人環境。而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有利于活躍思維,進而促進創新潛能的發揮。
教學時,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獨辟蹊徑,求同存異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教加法的分配律時,通過我的講解得出結論:(a+b)×c=a×c+b×c,有的學生對(a+b)×c=b×c+a×c提出疑問,因為和公式不同,很多學生認為是錯的,這時教師并沒有馬上作出判斷,而是耐心講解。這正是獨辟蹊徑的表現,這樣不僅能夠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有助于開辟創新思維的新途徑。
四、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創新意識
在數學學習中,能學會提問,能發現問題,才能有新的發現。因此,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然后通過適時的點撥,讓學生們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識。例如:在教乘法估算時,21×48是看作20×50進行估算的,學生質疑提問:“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為什么一定要兩個數都看作整十數?”問題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有的贊成這意見,有的則說:“48看作50,大2,積就增加了2個21,如把21看作20,就小1,積減少1個48,估算結果就比較接近精確值,口算也更方便了?!庇秩纾涸诮探y計時,學生問:“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還可以表示幾?”全班頓時興奮起來:“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數……”“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數,0及比0小的數就不行?!睂W生們在激烈的討論中,很快的融入課堂,這樣的課堂氣氛,對于學生的學習,對于課堂的效率,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推進作用。
五、鼓勵動手動腦,培養創新能力
動手和動腦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辦法。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注意提供各種讓學生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促進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時,先讓學生擺小棒,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擺的,用自己的語言把擺小棒的過程說出來。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們手腦都用到,可以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在動手,動口的過程中,自己摸索到新的知識,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們的智力發展。
總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任何習慣的培養一樣,在培養過程中它都會自始至終地受到一些習慣勢力的抗衡。為了較好地消除培養過程中的消極因素,教師應練好內功,不斷的充實自己,有創新意識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貫穿與課堂教學的始終,持之以恒,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提高,把學生培養成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具有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