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根龍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學做”合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為此,我談談平時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更新理念,轉變角色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師道尊嚴”的圣框。學生是否發揮學習主體作用與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我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往往是教師居高臨下,我教你學、我說你聽的單向傳遞造成了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離感。這種師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一名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他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探索,也可以壓抑孩子們探索的童心。其實,知識浩如煙海,教師不可能萬事精通,被學生“問倒”之后,教師要表現出“不知為不知”的坦誠,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千萬不能怕損尊嚴而訓斥學生。
二、激發興趣,培養信心
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所以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1.創設情境,激勵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引入、啟發式談話引入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用外部刺激引起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多種情境的創設,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與自主意識的驅動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廣闊的時空中,展示個性、尋求發展、獲得成功。
2.分層要求,激勵信心
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設計問題,布置作業都要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進取精神。在課堂上,我總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叫學生進行回答,并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業時實行“作業超市化”,也就是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實際,分層布置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自主探究。如學習了《濟南的冬天》一文后,我這樣設計作業: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優美句段。②有感情德地背誦課文,默寫優美句段。③仿照課文,寫一處景色優美的片斷。這三個層次的作業由易到難,分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因而有利于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勵質疑,啟迪思維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語文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正如語文新課標所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如在教學《變色龍》一課,剛討論完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學生A舉手發言:“我覺得警官奧楚蔑洛夫并沒有斷錯案,赫留金才是罪有應得。”老師在對學生A的提問作了肯定和鼓勵后問:“你這么說的依據是什么?”學生A說:“開始時,小狗一副的可憐相;而赫留金卻得意洋洋,完全沒有受了害的感覺。我認為他想嫁禍小狗以獲得一筆賠償費。”這個發言轟動了教室,極大地激發了全班同學探索的好奇心。教師因勢發問:“對于這位同學的說法,大家有什么補充或不同的意見嗎?”學生們紛紛搜尋文中相關內容,不久便有多名學生舉手。學生B:“我同意同學A的看法。就如警官奧楚蔑洛夫說的,狗那么小,夠不著赫留金。”學生C:“我也同意。當有人說出是赫留金用煙卷戳狗時,赫留金很兇,還用自己兄弟當憲兵嚇唬人。可見他做賊心虛。”學生D:“我認為,雖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對,但奧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為依據來斷案。所以,談不上有沒有斷錯案。”……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奧楚蔑洛夫斷案的依據始終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實,足見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應當變支配者為引路人,應當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放下身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與學生研究探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了,才有課堂上的師生間情與情的相融、心與心的相通、教與學的相長、師與生的互促,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和個性特長才會有形成的“土壤”和“養分”。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受到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