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國
在通過電子郵件閱讀李文學的小說之前,我對他和他的作品并無印象,這個居住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的文學寫作愛好者,對我而言是一個無法想象的陌生朋友。他跟我們的聯系,純屬機緣巧合?!兜岢亍肺膶W雜志有一個文學團體叫“滇池之友”,凡訂閱《滇池》的文學寫作愛好者,寄來作品,都會被我們以朋友之情認真對待,李文學就這樣跟我們產生了聯系。
這一讀不要緊,他的小說讓我們驚訝,決定大版面隆重推介。本期刊發他的兩篇小說寫的都是佤族生活,我們對李文學小說的重視,當然跟作品的題材無關,主要是他寫得好。
他的小說好在兩個方面,一是敘述干凈,簡明而清晰;二是態度端正,貼近最真實的生命和原本的文化。做到這一點不容易,需要長期訓練,但有些人即使長期訓練,敘述仍然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和方向不明。
我感到驚訝,是因為他同時做到了第二點,把佤族的生活做了心氣平和的真實表現,把人所不知的佤族文化,那些被時代塵土掩蓋的原本記憶,做了親切而神奇的展示。這個第二點的實現很難。什么叫真實的生命?什么叫原本文化?怎么表現這種生活樣式?對一部分寫作愛好者來說,是一個長期困擾。他們或者因為過分熱愛某個少數民族,把文學當作宣傳,強迫讀者接受一些簡單的政策概念,忘記了文學的本質是寫人生,寫愛恨生死和情感糾葛,結果,一番心血付之東流。另一種情況是獵奇,少數民族,山林生活,奇聞怪事,寫了很多,卻對其中的生命,并無真情,也缺乏整理歸納。獵奇是一種表面文章,也會導致寫作失敗。
當然,李文學的小說寫作,有明顯的直覺成分,他是憑著質樸的天性在寫,從長遠發展來說,他需要更多的思想和文學提升。但這種質樸的天性相當重要,很多人的寫作不成功,就因為喪失了本真的天性。
天性就是自然本性,本性包含人和土地兩方面的內容,對人而言,親眼所見、真實的感情、真實的思想觸動等,都屬于天性。對土地而言,山的形狀、森林的原貌、村莊的構成、具體的風聲水聲和雜草真實的搖動,也屬于天性。小說需要想象,但想象必須從最特殊的具體性出發,特殊性要做到具體化,需落實到原本的天性上。對親眼所見不尊重,忽略了真實的內心觸動,無法把虛構小說做實,做不實,小說很難成功。
而且,寫好了天性,更能走向廣大世界,因為各個時代和不同地區的人,愛恨生死的天然本性,都是相通的。
在云南,少數民族題材的藝術作品創作,一直得到提倡和支持。但是,以我個人的觀察,其成就,在某種程度上也令人失望。包括舞蹈、音樂、影視、美術在內的相關作品,其中一部分,都顯得簡單化、平面化和概念化。其原因,就是天然的肉身被忽略。藝術的重要價值是特殊性,特殊性的結果是陌生感,作品有陌生感,才能接近成功。南美洲小說、中東小說、東歐文學,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原因就是特殊和陌生。所以,云南少數民族生活是一份資源,但這份資源,用得好才是財富,用不好,反而會變成障礙和負擔。
李文學這一步邁得好,我們對他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