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成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實驗室已經成為高校不可缺少的教育機構,當前實驗室建設水平正在逐步的成為評價大學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實驗室想要取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加強實驗隊伍的建設以及設備的管理,對于管理制度進行科學有效的創新,提升實驗室設備的利用率,使高校實驗室建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以下就主要的對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創新的內涵以及創新的途徑做探討分析。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創新內涵;創新途徑
高校實驗室管理機制設置的科學合理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的影響著實驗的建設以及相應的投資效益的發揮,并且對于實驗室的工作管理人員積極性以及管理質量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高校實驗室應該對于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以保障實驗室能夠達到管理的目標。
一、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
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的發展,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來為我國的發展做貢獻。為了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培養創新高素質的人才,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就需要創新,實驗室需要具有創新理念的實驗技術人員來進行相應的教學以及管理,以此才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高校實驗室應該為實驗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提升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升高校實驗室管理的水平,保障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
1.管理思想沒有與時俱進
當前,在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是充分的強調目標管理以及量化管理,以致于忽略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很少關注人的需要以及個性化的發展,認為管理組織成員之間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沒有形成相對平等的意識,這樣就會導致實驗室隊伍不穩定現象的發生,從而制約了實驗室的發展速度以及創新的整體水平。實驗室管理工作在學生時間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這樣也會影響到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協調發展。
2.管理模式相對滯后
高校實驗室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機構,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管理模式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其功效,當前高校實驗室重復建設嚴重,人員分散,投資效益比較差,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教研室和實驗室相對來說是獨立的,不利于實驗室教學的日常管理,不能夠有效的滿足和適應高校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不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應該建立高效的實驗室工作管理模式。
3.管理制度不完善
當前,許多高效實驗室相應的管理制度還不是很完善,其制約著實驗室教學以及科學研究的發展,高校落后的設備建設以及缺乏相應的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不能夠很好的為實驗室的發展做貢獻。實驗室缺少相應的管理新機制,對于管理人員的缺少相應的關懷,這樣就會導致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會影響到實驗室管理的質量。
三、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創新有效措施
1.人員管理制度的創新
為了充分的調動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實施人性化管理,在人員少,相應的工作量大的時候,每個工作人員都應該對面臨的情況有一個很深的了解,使其明白想要改變現狀只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成果。實驗室的每個工作人員都應該以實驗室的發展作為努力的目標,大家應該將自身的利益放在一邊,將實驗室未來的發展作為自身要努力的目標,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的熱情,共同的將相應的工作做好。
2.實驗教學隊伍的創新
當前時代的實驗教學只是依靠某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其需要一個綜合素質高的教學隊伍來共同努力,有效的配合才能夠將實驗室教學工作做好。所以就應該建設高素質的實驗室教學隊伍,使實驗室工作人員能夠從中地到快速的發展,將實驗室教學團隊的建設和實驗室項目建設應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建設實驗項目的同時,還應該組建實驗室教學的團隊,以此來共同的努力,促進實驗室工作的良好順利進行。
3.設備儀器管理制度的創新
為了保障實驗室的一起能夠很好的發揮其作用,應該對各項規章管理制度進行創新,按照實際使用的情況,建立相應的設備儀器管理統計的項目,對于設備儀器的使用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提升設備儀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以此來適應實驗室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4.安全管理制度的創新
實驗室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往往就會被忽視,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建立安全第一的責任制,明確好相關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對于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和工作人員應該先進行安全知識的講解,讓其能夠了解到實驗室相關的安全事項。對于實驗室內的設備和儀器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障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安全故障。
總而言之,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應該按照上級相關的規定進行嚴格的管理,并且要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建立健全的實驗室管理制度,以此來提升管理的水平,促進學校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瑜,文惠.論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06(12):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