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伊玲
如今社會發展主要是體現在教育的發展方向,為此,做為中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化學課程教學,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綜合素質教育的重擔,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必須改進,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注意學生綜合能力的塑造,培養出即有觀察能力,又有動手能力、思維敏銳、個性鮮明和創新能力突出的人才。
一、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突出事物的本質進行教育教學的前提下,不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概念的認識、記憶、理解與掌握,而且這一點在實驗教學中尤為重要,對于化學反應的觀察,主要應先根據反應生成物中的顏色、狀態及氣味的觀察等,當學生通過實驗熟悉物質的化學反應過程及其結果,就學會了有選擇、有重點地觀察實驗和掌握實驗化學反應機理,從而突出事物的本質,抓住知識的精髓。
二、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和主動思考能力
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創立,都離不開實驗事實的探索和驗證。在化學教學中,認真做好課本要求學生必做實驗的前提下,應加強學生選做實驗的數量,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思考,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驗證假設,鍛煉思維,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在《分子》一節教學中可設計兩個有趣的實驗;一是將20mL的水和20mL的酒精混合,發現混合物的體積少于40mL;二是在兩個燒杯中分別加入蒸餾水和氨水,各滴入幾滴無色酚酞,再將兩個燒杯靠在一起罩上一個透明玻璃罩,便會很快發現盛放蒸餾水的燒杯中也逐漸變為紅色,這些奇特的化學現象,必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在實驗教學中,更要培養學生耐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是一種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教育,如今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學習生涯中,很多學生幾乎都一帆風順,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為此,在化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挫折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塑造是很有必要的。
1.運用化學史實,提高學生對挫折的認識
正確的認識挫折,是實施挫折教育的基本前提,許多化學史料都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有待于我們去發掘、研究,并在教學中創造性的發揮,比如:從道爾頓的原子學說到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從經典的共價鍵理論到現代化學鍵理論,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道難關的攻克,都是從無數次失敗中取得成功的。可以說,化學的發展史就是化學家不斷戰勝挫折的奮斗史,這一歷史過程凝聚了無數化學家不懈的追求和探索,沒有挫折后的努力,就沒有化學的發展。
2.暴露思維過程,教給學生戰勝挫折的方法
化學的發展和化學家走過的道路是充滿挫折的,但課本不可能把這些編寫進去的。而隱去了化學家們曲折的探索、歸納、猜想、發現的過程,如果老師只講正確的方法,忽視歧路的剖析,學生一遇到挫折就束手無策。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思維及方法選擇的暴露,讓學生知道老師在碰到疑難問題時如何分析和調整方法的,這樣可以教會學生正視挫折,進而找出戰勝挫折的方法。
3.制造困難情境,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
知識的獲取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需經長期的努力和艱苦磨練,成功固然可以給人帶來滿足和快樂,但不經歷挫折,就無法磨礪出愈錯愈勇的勇氣;因此,教師應該常有意識地出一些難題讓學生自行解決,可能很多學生無法做出正確的解答,在大家認真的思考后,老師再向學生詳細地解析,特別對學生思維的障礙點進行深入的剖析,幫助學生發現思維的盲點,經過長期類似的鍛煉,學生們對待挫折的態度,意志品質及思維廣度必將得到有效地磨練。
四、注意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人才最可貴的素質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對素質較高要求,應在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化學科學知識這個載體,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對比、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基本的思維能力,又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敏捷性、判斷性和創造性等優良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進行鹵族元素教學時,學完氯元素性質后,利用該元素具有最外層電子工業數相同的特點,可以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同時,還可以利用各元素又具有不同的電子層數,以表格的形式對各元素的性質進行對比,找出它們的差異,培養學生的對比能力等等。
五、開展差別教育,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時,主要注意將關心、愛心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傾斜,加強對“困難生”的個別輔導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避免出現歧視他們的行為,努力設法改善他們的自卑心理和對學習的恐懼感。讓他們認識到只要努力學習,一定會取得同他人一樣的成功;對一些基礎好、求知欲強、思維靈活、動手能力突出的優秀學生,就不能遵綱守本,要設法拓寬知識面,增強其知識深度,可能通過化學競賽輔導,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擴大其知識視野,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也可以組織化學興趣小組,使這些學生的智慧潛能最大程度地得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