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寒
“不要牧羊人,要帶領一群貓。”布蘭森創建的維珍集團風扉全球,管理風格更是獨樹一幟。蘋果教父喬布斯以“不糾節于過去的錯誤”的大度,通過創造出巔覆性的產品實現了自己改變世界的夢想。在中國,能與這兩位相提并論的只有柳傳志與馬云了。“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柳傳志四十歲創業的人生經歷透出了身上的革命色彩;“公司需要的不是股權,而是智慧。”不懂互聯網技術的馬云卻創辦了淘寶網,他的表達自然含蓄而富有想像力。窺斑視豹。我們從四位企業家身上,可以分析出不同的企業家理念和文化之間的差異。
布蘭森的另類與叛逆,如果不熟悉的人不一定知道他是英國人。喬布斯身上的創新思想有著美國天然的國家基因——美國獨立后三權分立的形式確立“人生而平等,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的人本思想。分析柳傳志與馬云的話,明顯嗅出統領與管治的味道。因為中國雖然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骨子深處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資源壟斷形成的統治意識。文化落腳到企業管理時,自然形成以歐美“人性激發”的管理風格與東方“資源統治”的駕馭之術的反差。
世界就像一幅油畫,走得太近反而看不清楚。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了組織。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生活品質,經過東西方哲人革命家的翻云覆雨,社會組織經歷了人治、法治與精神統治的三個管理形態。以“君主立憲”的英國與“憲法高于一切”的美國,最后以企業管理的形式通過布蘭森與喬布斯達到“精神統治”。小企業,大世界。如果我們把企業管理視為社會管理的結果,從跨國公司的影響數量及對人們生活的貢獻,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的管理端倪。有什么樣的土壤造就什么樣的企業。反觀中國大量企業,管理上仍處在“人治”階段,以為“獨裁”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節省管理成本,結果事與愿違……
其實,獨裁者最想的也是精神統治,只是管理手段粗劣,因竭力維護自身利益弄得聲名狼藉。倒是一些企業家以個人的人格魅力與品牌技巧學到些許,如勞斯萊斯汽車,哈雷摩托,LV包,蘋果教……然而,真正達到精神統治境界的,有個真實存在過的人,他經營的“企業”持續發展了2600年生生不息,不靠武力遍布世界,精神無處不在。我們全人類應當向他致敬,向他那句“一念離真,皆為虛妄”的管理精髓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