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要想清三個哲學問題:不需要天天盯著你的對手,而是要抓住你是誰,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也是最深刻的三個哲學問題,(三個問題中)沒有一個是你的敵人是誰。我最擔心的不是騰訊,騰訊能拿我們怎么樣?我最擔心的是,你有沒有找到用戶的需求,能不能在用戶需求上持續成長。”
——多玩游戲CEO李學凌。
“一個茶杯本來一塊錢一個,現在把它搞好賣到10塊又能說明什么?衣服是一千塊錢,現在賣到十萬塊錢,能帶來什么貢獻?我總覺得我們現在全人類,這七八十億人一天到晚做一些非常無聊的事情。不是以人為本嗎,現在不是以人為本,是折騰人,把人搞得死去活來的,哪里以人為本。”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李書福認為確保沃爾沃在安全、車內空氣質量、尾氣排放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就是在做他認為對人們的實際需要特別有意義的事,而不是瞎折騰。
“中國要像管理藥品那樣管理奶粉,不管結果如何,至少說明國家對奶粉已經極為重視了,立志要整頓好,決心是有了,我也真誠地期盼能做好。藥品和奶粉最根本的區別在于藥品是工業自身可以完成的,管好工廠就可以,而奶粉要和農民和環境發生關系,光有個好工廠不解決問題。”
——圣元集團董事長兼CEO張亮。
“我認為未來培訓教育有三大模式:第一是地面教育;第二是平臺提供商;第三是內容提供商。現在很多在線教育都把內容和平臺一起做,最后肯定要死,因為不可能同時做兩件事情。我對新東方未來的定位就是一個內容提供商,以及地面教育商,我不做平臺。”
——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敏洪。
“大的環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環境,小環境還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適應環境,等待改造的機會,我是一個改革派,之所以到今天還算成功的話,因為我不在改革中做犧牲品,改革不了趕快脫險。”
——聯想集團創始人、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
“都在批評歐盟的光伏關稅。認識提高關稅并不能幫助歐盟的企業。但國內卻沒有用如此強大的官媒力量去反對國內的加稅。難道中國用某些加稅政策調整利益關系不是同樣的道理嗎?經濟學的規律是不分對象是什么國籍。而只分甲方,乙方。稅收都是在調整相互的利益關系。”
——知名地產商任志強。
“我不可能買地后靠文化旅游用20年來回收成本,中國的金融模式(指融資成本)不支持這種發展模式,不像國外10年期融資成本只有3%-4%,在這個情況下,(資金)只能走銷售一部分,融資一部分。”
——對于“用文化旅游的牌子低價拿地,來做地產”的質疑,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回應稱:“相反,我是拿地產的錢來搞文化和旅游。”
“現在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消費在其中的貢獻遠遠小于美國,所以今后在內需驅動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如果能提升消費驅動力,中國未來還能高速增長幾十年。”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
“如果大家想賣人民幣的話,我是愿意買的。”“我認為在接下來20年到30年之間,人民幣會繼續向上升值,甚至可能也會升值300%、400%甚至500%(以2005年為基準)”
——量子基金前合伙人、知名投資人吉姆?羅杰斯如此直白地表達了他對人民幣的看好。
“如何建立合理的住房體系?就應該讓豪宅賣出天價,然后政府有錢了,就能給窮人建保障房。高房價不是為了讓富人發財,而是讓窮人能住上房子。這才是關鍵。”
——經濟學家金巖石。
“創業就像女人的一生。”
——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認為,創業更像女人的人生,不像男人的人生。比如《非誠勿擾》都是女選男,女嘉賓一見到男嘉賓就和終身大事聯系起來,挑選起來特別認真,而男嘉賓總是先牽手再說。創業如果想成功,就必須像女人對待終身大事那樣選擇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標準是價值觀一定要一致,同時追求安全感,與合作伙伴實現良好的溝通。
“創業拼的是創意,思維也要革命!一個馬車夫一定希望自己的馬車更新、馬兒跑得更快,但在思維上絕對不會要汽車。一家煎餅果子店,年營業額達到1800萬元。創意是,每天給顧客一個免費送煎餅果子的理由,比如戀愛、失戀、光棍節等,排隊等候的人絡繹不絕,這期間再給排隊的人推銷飲料等,以此盈利。”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
“未來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有這樣的創新。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金融是為外行人服務的,不是為自己金融圈里自娛自樂、自己賺錢的。”
——“外灘國際金融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表示,現有金融體制難以支撐今后三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攪局者進入。
“所有的規矩與法律都源于一批高端而且高尚的人士不斷地違規、經常地違法,才有了后來規矩的不斷提升,法律的不斷完善。我們始終做到違規不違德,非法不違法,違法不犯罪,這就是創新創造的底線。”
——太平洋建設集團創始人,《新論語》總撰稿人,華佗論箭組委會名譽主席嚴介和。
“超一流的頂尖企業的標準是什么呢?不是它的規模、不是它的體量,甚至也不是它的盈利能力。是什么呢?我認為是一種持續領先的創新能力。這個企業能不能有持續領先的創新能力,是他能否成為超一流的頂尖企業的標準。”
——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梓木。
“每一個人都是責、權、利的中心,‘人人是經理,人人是老板把每個人的潛能釋放出來。”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