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團 車文實 陳麗華 劉立紅 代立梅 唐晶 張曉雨 項曉宇
摘要: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倡導低消耗,低排放,節約能源、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正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黑龍江省是重要的老工業生產基地和糧食主產區,發展低碳經濟對黑龍江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為今天黑龍江的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提出良好的對策。
關鍵詞:黑龍江;低碳經濟;現實意義;對策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倡導低消耗,低排放,節約能源、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正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黑龍江省是重要的老工業生產基地和糧食主產區,發展低碳經濟對黑龍江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為今天黑龍江的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提出良好的對策。黑龍江作為以能源為主的資源大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生態文明省建設,構建科技創新型省份,推進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決策,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龍江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黑龍江發展低碳經濟的現實意義
1.1 有利于黑龍江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黑龍江省是我國資源大省,重工業、高耗能產業集中,長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造成了區域性的水環境、生態系統破壞。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黑龍江省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圍繞低碳經濟的能源和產業新技術開發應用,有助于黑龍江省改變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于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尖銳矛盾,建設生態大省。
1.2 有利于推進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低碳經濟積極倡導生物質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發展低碳經濟,可在糧食主產區等生物質能源資源較豐富地區,建設以秸稈為燃料的發電廠和中小型鍋爐;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等建設沼氣工程,把生物質氣化技術作為解決農村和工業生產廢棄物環境問題的重要措施;大規模開發和建設風力發電,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熱利用等等。通過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清潔能源革命,可以極大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進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3 有利于為黑龍江省農業和林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大力發展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農業產業,選育低排放的高產水稻品種,研究和發展微生物技術,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實現黑龍江省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溫室效應的挑戰,黑龍江省應積極利用低碳經濟提供的機遇,努力促進黑龍江省水利建設,從而促進黑龍江省林業甚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為國家提供生態功能區的服務功能。此外,黑龍江省作為我國最主要的林區,有著巨大的低碳資源,能夠吸引負減排義務的國家來黑龍江省投資造林,從而帶動全省林業發展。
1.4 有利于為低碳交易提供理論指導
導致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氣候變暖的根本經濟原因是無償、無限制地使用地球二氧化碳排放空間。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間作為一種具有稀缺性的資源進行有償的分配,形成有效的交易機制。其根本途徑是在全世界首先按國家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權,形成國際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換交易機制,然后在各國國內單位和個人之間也要建立起直接或間接的二氧化碳排放權分配和交換交易機制。無論是國際間的低碳交易還是國內的低碳交易,在低碳量和價值量的確定方面都應有較為準確的依據和標準,對黑龍江省低碳問題的研究可為確立這方面的標準提供理論指導。
2 黑龍江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2.1 推進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形成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走低碳發展之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關鍵。因此,我省應開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關法規修訂中,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條款。探索建立有利于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效機制與政策措施,從政府、企業和公眾參與等方面推動低碳轉型。借鑒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和教訓,制定氣候變化國家規劃,在條件相對成熟時創建碳市場,研究制定價格形成機制;制定財稅激勵政策,綜合考慮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的稅種和稅率,引導企業和社會行為,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2.2 發展低碳經濟,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
從經濟結構上看,要轉變現有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經濟體系,用低碳農業替代高碳農業,用低碳工業體系替代高碳工業體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經濟發展之路。從能源結構上看,要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構建新能源經濟體系,是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對策。
2.3 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低碳研發技術體系
走低碳發展道路,技術創新是核心。應采取綜合措施,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政策和市場環境。應研究提出黑龍江省低碳技術發展的路線圖,促進生產和消費領域高能效、低排放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逐步建立起節能和能效、潔凈煤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匯等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為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通過氣候變化的新國際合作機制,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通過參與制定行業能效與碳強度標準、標桿,開展自愿或強制性標桿管理,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2.4 建設低碳城市和基礎設施,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
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設中,推廣利用太陽能,盡可能利用自然通風采光,選用節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統;選用保溫材料,倡導適宜裝飾,杜絕毛坯房;在家庭推廣使用節能燈和節能電器,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國一些地方特別是有些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熱情很高,應該出臺相關的指導意見,規范低碳經濟的內涵、模式、發展方向和評價體系等。
重視低碳交通的發展方向。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建設形成機動車、自行車與行人和諧的道路體系;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系統,減少運輸工具空駛率;加強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實行現代化、智能化、科學化管理;研發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使用柴油、氫燃料等清潔能源,減輕交通運輸對環境的壓力。
2.5 提高認識,鼓勵利益相關方參與
低碳發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門或企業關注的事情,還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乃至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由于氣候變化涉及面廣、影響大,因此,應對氣候變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門的參與,同時需要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加強研究、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同時,應加強相關的輿論宣傳,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
3 結束語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們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應通過產業結構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創新、消費方式的改變和優化、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導向型社會,實現黑龍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柴方營.低碳經濟與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機遇[J].經濟研究導刊,2008(12).
[2]莊貴陽.中國:以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挑戰[J].環境經濟,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