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格
她說,法施于人,雖小必慎。作為一名法官,二十九年來,她調解的案件,無一錯案,無一上訪,無一申訴。她就是江蘇省第七屆十大女杰之一的姜霜菊。
大愛的執行者
上午十一點,姜霜菊調解工作室,從門口到走廊,站滿了慕名前來咨詢、辦案的人。書記員說,“那張沒有電腦的桌子是姜法官的,她太忙了,幾乎沒有時間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一直是站在調解桌旁,一站就是一上午,和一撥撥當事人聊著家常講著道理便把案件調解了?!?在那張略顯空蕩的辦公桌上,一個記著密密麻麻數字的日歷牌尤其顯眼,這是姜霜菊每天為自己安排的需要調解的案件編號。她深知,每串數字的背后連接了無數家庭的幸福,她不能懈怠。
從事民事審判近三十年,如果把所有辦案卷宗堆起來,按照一個卷宗一厘米厚,也有十八個姜霜菊那么高了。而這些案件,多數都是調解結案,其中90%以上的案件還是當事人自動履行,且無一錯案,無一引發上訪。
80后王建叫姜霜菊不是姜法官,而是“姜阿姨”。2008年初,王建駕車行駛時撞傷了一個老大爺,巧的是,他的汽車保險剛好超了一天,還沒來得及續繳,所有賠償費用需要自己支付。對交通責任認定書不服,開庭時,王建坐在離姜霜菊最遠的席位上。法庭調解時,憋了一肚子火的他憤怒地質問姜霜菊:“老大爺是農村戶口,憑什么按城市標準賠償?我車被扣押了,沒錢賠!”
王建“咆哮公堂”,姜霜菊微笑著耐心解釋:“老人一直都在縣城的兒子家住,你撞他的時候也在縣城,以后養傷還在縣城,你說能不按城市戶口來賠償嗎?這是法律規定。你先交押金把車贖出來,可以繼續掙錢。你消極對待,車子越來越貶值,損失還不是你的?”
姜霜菊長輩般誠心解釋,親人般為王建設身處地地著想,消融了王建心里的堅冰。王建一點點從離被告席最遠的座位挪到了離姜霜菊最近的位子,“現在我不叫你法官,我叫你阿姨,你說怎么辦,我就怎么辦?!弊罱K,王建聽從了姜霜菊的調解建議,賣車還錢。
可找車時,王建又遇到了麻煩。因為車被扣了好幾年了,不知道現在車在哪兒。姜霜菊托同事找朋友,輾轉幫王建找到了汽車。不少人問姜霜菊,“這事你這么上心,這個人是你家親戚啊?”姜霜菊笑笑說,“你別管什么親戚,反正他管我叫姨?!?/p>
患有精神疾病的劉梅出嫁后,為準備懷孕而停藥犯病。婆家將其鎖住斷藥,她尋機逃回了娘家,可娘家又要把她送回婆家。她要求離婚,男方為求子,不同意,產生了糾紛。法庭上,劉梅呵呵笑著,讓姜霜菊不禁濕了眼角。劉梅曾經學習成績非常好,但因家庭困窘,為保證姐姐弟弟讀書,不得不輟學,一病不愈。而今,姐姐弟弟都成了大學生,她卻被家人逼迫著嫁人生子?!澳銈兦匪奶嗔?,不要再推出去了……”姜霜菊流著眼淚對劉梅的家人做工作。這時,坐在一邊傻笑的劉梅突然哭了,她都聽得明白。
“娘家人”、“大姐”、“阿姨”是老百姓對姜霜菊的稱呼,作為一名基層法官,幾十年如一日地處理著鄰里矛盾、家庭財產糾紛、夫妻關系等雞毛蒜皮的事,對此,姜霜菊說:“法官不是官。法是一種大愛,愛這世上每一個需要保護的人,法官就是這大愛的執行者。”
能動司法的先行者
接觸的都是最基層的百姓,有些當事人文化水平較低,法律知識了解較少,講法律規定聽不懂,姜霜菊發明了比喻法、親情法、降溫法、現場辦案法、找當事人弱點法、民俗法、目的法等七種“判案秘笈”。
離婚、撫養、繼承等婚姻家庭類案件,就用親情法:夫妻情、子女情、兄弟姐妹情等,審理案件時,就抓住“情”字做調解工作;民事類案件,大部分當事人帶著“氣”來開庭,要用降溫法;而在處理財產損害賠償、農村承包合同、排除妨礙等案件,則用現場辦案法,把與案件有關的人員召集到現場,快、準、服地進行調解。有了這些“秘笈”,姜霜菊一天可以辦結許多案子,有時一個月辦案高達上百件,“干什么事都要用心,只要真正把自己投入到案件中去,能真心實意地為雙方當事人著想,絕大部分案子都能調解成功?!?/p>
姜霜菊并非法律專業出身,完全是自學取得法律本科學歷。可憑著對法律的深入鉆研,她早已成了全院屈指可數的辦案能手。法官張勛學曾和姜霜菊一起工作四年,他回憶說,為了讓當事人快點拿到判決結果,從來沒用電腦打過字的姜霜菊,靠著一本新華字典,在短短兩天的休息日里,用筆畫模式打出了十六份判決書,“我們都不敢相信,可姜霜菊就是做到了?!?/p>
連云港市贛榆法院如此介紹姜霜菊:自1984年以來一直工作在基層民事審判一線,二十九年來,她始終堅持能動司法,努力“矛盾不上交,糾紛不擴大”。在姜霜菊的法官生涯中,“家長里短”、“瑣碎”等現實詞匯是她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其實,“能動司法”早已是她司法為民的重要指導思想。
律師魏霞清晰地記得十多年前的那個庭審,如果不是姜霜菊主持,當事人將血濺法庭。劉志在外地多年不歸,夫妻關系名存實亡,妻子許倩下崗失業,住在婆婆的房子里,靠打短工貼補家用,養育女兒。劉志悄悄轉移了大部分財產,且無法查證。一旦離婚,許倩只能凈身出戶。庭審時,劉志的代理律師剛讀完起訴狀,情緒激動的許倩突然亮出一把尖刀,沖到丈夫面前揮刀要刺。作為許倩代理律師的魏霞驚訝地愣在原地,姜霜菊眼尖手快,猛地沖到夫妻之間,一把攥住許倩握刀的手:“別干傻事,這樣解決不了問題!你相信我,一定給你個說法?!笨粗荒槇砸愕慕?,許倩手里的刀“咣當”落地。為防止許倩自殘,午休時,姜霜菊將她留在辦公室,兩人一起吃飯一邊聊天。在姜霜菊的耐心勸解下,許倩表示不會再有過激行為,耐心等待審理結果。
案子很棘手,魏霞勸姜霜菊按司法程序走,判完就可了事。但姜霜菊認為,“為司法而司法是原始的,只有為群眾謀利益,才是司法的真諦?!彼紤]過駁回起訴,但案結事不了,紛爭還會再起。時間拖得越長,劉志就越有條件轉移財產;判決離婚,即使判定劉志補償許倩再多的錢,他身在外地居無定所,也執行不到位,判決書只是一紙空文,孩子怎么辦?為此,姜霜菊多次登門調解,三番五次地做劉母的工作,終于達成離婚調解協議:劉志支付10萬元人民幣補償許倩,許倩在劉志母親的房子里居住三年,為重新生活創造一個緩沖期。
姜霜菊靠踏實的步伐,在贛榆百姓間走紅。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贊譽,“為民辦事的好法官”,“百姓喜歡的好法官”,“三創三先的新時期江蘇精神”,面對稱贊,姜霜菊淡淡地回應:“人啊,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情,不是說你能干什么,而是干什么都要干好。就是撿破爛,也要把破爛撿出精彩來?!?/p>
和為貴的引領者
“法官這一生,不是只辦一個案子,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敵對面,絕對不能偏。”做了近三十年的法官,姜霜菊說,她只想案件處理最優化。
為了這個目標,姜霜菊也“鉆法律的空子”——不按正式套路開庭。有一次,在聽眾席的一男子總是發言打斷庭審,姜霜菊多次警告無效后,下令法警將此人逐出法庭。庭審結束,要求當事人在實錄上簽字確認,當事人拒簽,說:“家里唯一一個講話算數的,被你趕出去了,我不敢簽這個字。”此后,姜霜菊有了經驗,凡是有聽眾要發言的,當庭征求發言者意見,當庭補辦授權委托書。“讓他講,這樣只會有好處,能協助調解?!彪m然這一舉措于法無據,但庭審規則也沒有說這樣做是不允許的。
姜霜菊的同事曹勝說,對于疑難案件,姜霜菊從不推諉。不是因為過度自信或是魄力所在,而是她深深明白:群眾都是好群眾,沒有困難是不會走上公堂的,她不信沒有說不通理的群眾。在每一次調解案件時,姜霜菊總會提醒當事人:到法律服務部門咨詢一下,多問幾個律師再做決定。而很多當事人在聽從姜霜菊的建議后,回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姜法官,就按你說的來。律師說了,你的調解意見對我是最有利的。”“某個案件對承辦無數案件的職業法官來說,并不起眼,可對每一位當事人來說,這可能是他這輩子唯一的一次官司。所以,為了這眾多的‘一生一次,我必須反復掂量斟酌,真正為當事人考慮,為雙方當事人找到一個平衡點。”對此,姜霜菊深有感觸地說。
廢寢忘食的工作背后,是家人的支持。家好似成了旅館,母親一生唯一一次吃到女兒做的飯,是患癌后姜霜菊送到病房的炒萵筍。母親細細品嘗,連聲夸贊說:“真想不到,女兒做的飯這么好吃?!闭驹谝慌缘慕?,淚已滂沱。
對家庭的歉疚是姜霜菊生命里不能觸碰的弦,可感恩的百姓又以一顆真誠的心慰藉了她。難得上街買菜,賣菜人把菜雙手奉上:“姜大姐,我不要錢,你是我家的救命恩人啊?!苯蘸苄牢?,渾身又充滿了力量。(因涉及隱私,文中案件當事人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