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特湖上空的銀河與極光
多少種天文景象共同組成了這幅似畫的美景?這可不少!前景是火山口潮——魁特湖,它形成于7700年前的一次地球火山活動。再向遠方望去,能看到天空中的綠光,它是極光,白天高層大氣的原子經高能太陽光激發后,在夜間重組而發光。除此之外,還能看到因核融合反應而發光的繁星點點。最后是橫跨整幅影像的拱形銀河盤面。平均來說,它比這些鄰近恒星的距離更遠,盤面的外觀大多是因重力作用而形成的。與地景相反的是,銀河盤面的光是來自本身,并非反射極光。這張影像由6幅影像構成,于2013年6月初在美國奧勒岡州拍攝。
夏至的日落日跡
2013年6月21日夏至,世界時05時04分,一年中太陽在地球天空的運行達到最高緯度。6月的夏至代表北半球夏季的開始,也是南半球冬季的起點。這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日最長的一天,日升、日落的間隔時間最長。這張合成影像記錄著2012年夏至的日落,一直拍攝到太陽沒入西邊清澈、多彩天空的地平線。從意大利圣賽維拉的提雷尼亞海岸向西北方望去,就可以看到這個景象。攝影師微小的身影也出現在這張正合時宜的照片里,它就映在對岸中世紀城堡的墻上。
M31:仙女座大星系
仙女座星系是距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一般認為我們的銀河系外觀與仙女座星系很像。自仙女座星系彌漫出的光線是由千億顆恒星共同貢獻而成的。
幾顆圍繞在仙女座星系影像旁的遙遠恒星,其實是位于我們銀河系的星星,比起背景物體要近得多了。仙女座星系也常被稱為M31,因為它是梅西耶星表中的第31個彌漫天體。M31的距離相當遠,因此從它那兒發出的光需要200萬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雖然直接用肉眼就可以看到M31,不過上面的影像是用小望遠鏡拍攝的。M31中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包括為何它的中心擁有兩個核心。
“好奇”號:火星石窩的全景
看看四周,這里是火星。更準確地說,這個地區被選為曾有古老火星生命居住線索的希望之地。
“好奇”號目前位于一處被稱為石窩的地方,拍攝一系列特寫影像,以更好地搜尋線索。“好奇”號拍下的影像超過900張,并用于合成一張高分辨率影像,這也是第一張超過10億像素的火星合成影像。
合成影像的中央是夏普山,它是巨大撞擊坑的中央山峰,這個撞擊坑也是“好奇”號登陸的位置以及目前正在探索的地方。
在未來的幾年里,“好奇”號的規劃是爬上古老夏普山的山頂,同時持續偵察、辨識火星地形與化學組成。
紫外光下的大麥哲倫星系
最靠近銀河系的大麥哲倫星系里,在哪兒能找到最炙熱的恒星?美國航空航天局使用繞地衛星——“雨燕”——的紫外光波段望遠鏡,執行大麥哲倫星系的影像拼接。上面這張影像反映了大麥哲倫星系近期恒星形成的所在地。影像的左上方,是本星系群最大的恒星形成區——蜘蛛星云。在南半球的天空,觀星者能輕易地用肉眼看到大麥哲倫星系及其伙伴小麥哲倫星系。仔細檢查這張影像的信息,為了解恒星形成如何發生提供了一張從星系去理解的圖像。
神秘的海豚座流星雨
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所進行的一系列曝光,捕捉到這些迷人的流星跡和銀河。在那段期間,天文學家希望當地球穿過一顆未知彗星所留下的塵尾碎片時,能見到海豚座流星雨展現流星暴。因其央源位于海豚座而得名的這群流星雨,除了在1930年6月10日的明亮月光中出現短暫的爆發之外,再未有過顯著的流星雨活動。直到最近有預測指出,2013年可能會再現流星暴。然而,雖然6月12日無月光干擾,來自這片天區的流星數仍然很低,只有3顆流星可能源自位于海豚座的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