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6月3日,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了一張成像清晰的照片,拍攝的目標是圍繞一顆年輕恒星(HD 95086)運行的氣態巨行星(編號為HD 95086b),照片是通過紅外波段拍攝的。這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300光年,基于這顆系外行星的亮度,科學家估算認為其質量大約僅有木星的四五倍。
130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約130億光年的原始星系。這個星系的發現將有望打破原有此類星系的距離紀錄,并揭開有關宇宙早期歷史中一些最大質量“恒星制造工廠”如何以及何時運作的奧秘。借助擁有紅外波段觀測能力的歐空間局赫歇爾空間望遠鏡,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對這一遙遠的星暴星系進行了觀測。這個星系編號為HFLS3,它是迄今天文學家發現最遙遠的星暴星系。它正以極高的速率產生新的恒星,這比天文學家原先所知最早的此類現象又向前提早了超過10億年。
7.8
設在美國亞利桑那和南非境內的小型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圍繞700光年外恒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科學家使用的設備名為“千度極小望遠鏡”以及其他相關的地基觀測設備,在這顆行星從其繞轉的恒星前方經過,即發生所謂“凌星”現象時發現了這顆大小與土星相仿的系外行星。這顆系外行星被定名為KELT-6b,此次其發生凌星時從地面上觀測其持續的時間約為5小時。這顆行星距離恒星很近,其一年的長度僅有大約7.8天。盡管行星KELT-6b并沒有光環,但是它的質量和大小都和土星非常接近。
50
在中國遼寧的一個采石場,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體型與雞相當的飛行恐龍化石。這種恐龍被稱為Aurornis xui,身長約50厘米,長有微小的三角形牙齒,從頭到腳趾幾乎完全被原始的羽毛覆蓋。科學家表示,發現這具保存完整的化石有助于了解鳥類的進化。
5500
6月10日消息,科學家在中國長江流域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化石,距今5500萬年。這種靈長類動物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體型很小,還不及侏儒鼠狐猴,可以放在手掌上。阿喀琉斯基猴的體重不到28克,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重要的缺失一環。這種靈長類動物對應的是進化樹的一個關鍵時期,當時它們所在的“枝杈”最后出現了現代猴子,猿類和人類與東南亞的夜行眼睛猴(類似狐猴)分離的結果。研究人員表示阿喀琉斯基猴的骨架化石近乎完整,它的發現支持了最近提出的一種觀點,即靈長類動物起源于亞洲,而不是此前認為的非洲。阿喀琉斯基猴的眼窩很小,說明它們在白天時比較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