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基于PC的中國互聯網看做一部小說,它現在是不是已經接近尾聲了呢?
如果把基于PC的中國互聯網看做一部小說,它現在是不是已經接近尾聲了呢?
海明威有一篇文章談小說寫作。他說作者在小說的開頭如果寫到墻上掛著一把槍,那最后一定有人會拿下那把槍,并扣動扳機。這位文豪的意思很明確:有前因必有后果,沒有平白無故的鋪墊。
創業其實也是如此。當你東拼西湊、呼朋喚友、搭上青春成立一家公司的時候,這就是一篇“小說”的開始,但你不會滿足于此,要么賺錢、要么實現某種理想,反正需要一個結尾,來讓故事的展開更具合理性。
在本期的封面故事中,我們采訪了汽車之家的CEO秦致以及他的朋友和伙伴。圈內傳言,汽車之家是今年有望IPO的兩家中國互聯網公司之一(另一家是去哪兒)。
按照主流的說辭,現在創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奔著上市去的,好像一提IPO就特俗、特銅臭,都喜歡套用主席的話:我只是想影響北京郊區的人們,比如海淀這塊。但不管怎么說,創業這事是需要結果的,家人需要、同事需要、股東需要,不能讓那么多人天天陪著你“享受生活”。
汽車之家不是僅僅關于一個團隊“掛槍與開槍”的故事。它是Web1.0的產物(盡管它誕生在Web2.0風起云涌的時候),產品屬性是互聯網領域最傳統的媒體,盈利模式是互聯網最傳統的廣告,切入的行業也是汽車這個有上百年歷史的傳統行業。把這些因素即使倒推至2000年,也不是什么新鮮的招牌。
2007年李想決定做汽車之家的時候,易車網已經成立了8年,各大門戶網站的汽車頻道也已經占得先機。據說當時李想征求某著名投資人的建議,對方問他:你的泡泡網都成立這么多年了,現在排進前三了嗎?李說沒有,對方兩手一攤,“你再做個汽車門戶,機會在哪里?”
說白了,汽車之家把槍掛上了,但在大多數人眼里,那是一把沒有子彈的槍。秦致是汽車之家的第38號員工,他2007年加入汽車之家的時候,這個網站的收入只有幾百萬元,去年其收入已經接近10億元。你絕對不能說這是秦致一個人的功勞,但他有可能是扣動扳機的那個人。
我想說的是,在2005年之后,一大批基于PC互聯網的公司陸續創立,當年的它們就像現在遍地開花的移動開發者一樣,都想成為下一個新浪、下一個百度。它們是中國互聯網城墻上的一把把槍,沒人知道哪把槍有子彈、哪把槍沒有子彈。過去幾年,我們陸續聽到了“槍聲”,但這種槍聲是越來越稀疏的、零落的,去年是唯品會和YY,今年出了個蘭亭集勢,接下來可能是去哪兒和汽車之家。當然,肯定還有別人。但是,如果把基于PC的中國互聯網看做一部小說,它現在是不是已經接近尾聲了呢?
過去一年特別是近半年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并購趨勢愈發明顯,本質就是一種存量整合,或者叫零和博弈,有得必有失,贏家也就那么幾個。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盡管商業模式未明,但它象征了另一種基因的游戲規則,對于2005年之后那批老江湖而言,所剩時間已經不多。它們的處境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這是最尷尬的位置:打,你打不過巨頭;斗,你沒有純移動開發者靈活。所以,在游戲規則最終確定之前,為自己掙得一個相對安全的資本空間,就是上上策。
當然,對于汽車之家這種沒有拿過任何VC的公司來說,上不上市無所謂。但它本身就是一把槍,是打給那一代人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