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兆琪
每當我們部機關老干處組織離退人員聚會時,場面總是歡樂和喜慶的。只不過,熱鬧中也總會有一塊安靜的地方,往往那塊安靜的所在。是由幾位七八十歲的老同志組成,由于更年長一些,他們往往聚在一起時,更喜歡回顧往事,往事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就是細述他們在過去的歲月與各位老部長相處的難忘故事。
從1949年至今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長的,已有四位老部長去世。好些老同志和他們有過接觸。他們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的品德,嚴于律己、勤奮工作的作風深深地印在同志們的腦海里。在與老同志的交談中,歷任部長們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的思緒和言語。于是動了念頭,用文字將老同志們回憶記錄下來,也是對歷任部長的懷念和追憶,我想這是值得的。
張明錦,這位宣傳部的女秀才,曾參加過《宣傳工作志》(1949-1985)的編撰,說起杜心源部長,她一點不掩飾自己的崇敬之情。是的,杜心源同志是省委宣傳部的第一任部長。作為一個終生在宣傳部工作的干部,她對他十分景仰。她說,心源同志工作極端負責,對干部要求嚴格,但態度卻十分和藹,平易近人,對青年尤其愛護有加。張明錦講到這么一件小事:1957年反右派時,她和處里一個同志在閑聊中,談到當時被打成右派的詩人流沙河,他是因《草木篇》而被打成右派的,但張明錦和處里的那個同志都說,看不出《草木篇》有什么“毒”,于是就去請教心源部長。事后想來,在當時那個形勢下,他們的這個舉動多么不合時宜,也有相當的風險。但心源部長沒有責備他們,更沒有對他們的行為上綱上線,而是和藹地笑著,循循善誘地讓他們面對現實,開闊心胸。張明錦說,如果此事發生在別的單位,他們這個舉止難免會被戴上一頂“右派帽子”了,但在整個反右期間,由于是心源同志任部長,他的關懷和智慧。讓宣傳部部機關沒有一個同志被打成右派。張明錦說,心源部長貫徹中央指示,不是上下一般粗,而是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貫徹。當時中央的知識分子政策是“團結、教育、改造”六字方針。他在貫徹時加重了“使用”兩個字的分量,既執行黨的政策方針,也使知識分子能夠感受到黨還是要發揮他們的作用的,這便使很多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杜心源部長是1925年參加革命、1927年入黨的老同志,于1952年至1966年擔任省委宣傳部部長,在離休時是四川省人大主任。他在擔任省委宣傳部部長的同時,還是省委書記處書記,并兼任四川日報的總編,身兼多重重任,卻能夠在那樣繁忙的工作中,有時間來耐心聽取一般干部的意見并對這些意見做出這樣的反應,如此和藹的態度,如此寬厚的仁心,實在是令人感動。
當了多年研究室主任的正廳級巡視員盧仁聲同志,則對明朗部長記憶尤深。明朗同志是川東區黨委宣傳部長,合省后歷任宣傳部副部長、部長。他的一生真可謂實至名歸:明明朗朗。他的一生有幾件事令人終身難忘:一是淮海戰役結束,他從萬千俘虜群中。將偽裝成文書的國民黨十二兵團司令黃維清查了出來。二是他撰寫了《巫溪連大江》,將小三峽的秀麗風光第一次向世人介紹,以至后來成為旅游熱點。三是在一次大會上,他遞交了一封匿名信。對當時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做了真實的反映,此信引起了中央重視,責成當時的四川省委主要負責人作了檢查。而在日常工作中。明朗同志也要求身邊的干部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他對照抄照搬的文牘主義十分反感,開會時有人向他匯報工作時,若匯報人是照著稿子念,他便會說:“停下、停下,你把稿子收起來,只說你印象最深的。”寫材料,他反對穿靴戴帽,反對照搬照抄文件,一再強調,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
明朗部長是1936年參加紅軍的老干部,分別于1966年至1967年、1974年至1978年4月擔任四川省委宣傳部部長,離休后享受正省級待遇。2007年,年屆90歲的他在病床上,寫下一篇懷念第一任四川省省長李大章的文章——《平易近人,作風民主》。在走到生命的最后階段,他對革命工作仍然念念不忘,身居病床,仍著筆撰文,明朗部長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任機關黨委書記的副廳級干部張和云,對他熟悉的劉子毅部長也有一番回憶。劉子毅是宣傳部的第三任部長,他工作認真負責,理論水平高,作風嚴謹,特別是注重文字表達,文字工作方面的能力很強,非常注重遣詞造句。同志們送去的文件草稿,他都會十分細致地看,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放過。他對下屬要求很嚴,一般來說,一份報告或文件要想在他那里一次性地通過是不太可能的,任何一處出現用詞不當甚至標點符號用得不夠準確,他都會耐心地給你標出并修改,而且還給你指出為什么這樣不妥,為什么需要修改,讓你學到東西并且還對他口服心服。往往他會讓你把修改稿再抄寫一遍,為的是加深印象。劉子毅部長有個小小的個人習慣,他愛把“頓號”說成“半點”,于是,后來同志們開玩笑說:“劉部長對文字,半點也不放過。”
劉子毅部長是1936年參加革命的老干部,于1972年至1974任省委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78年至1980年任省委宣傳部部長。他是從省人大副主任的崗位上離休的。人大有很多議案需要審定,有文字水平和理論水平的干部去擔綱此任,想必劉子毅同志在那里也是工作得認真辛苦。兢兢業業。這便讓我想起機關干部常議論的一句話來,組織部長好選,宣傳部長難找,因為集理論水平、文字水平和思想水平于一身的人才實在難尋啊。
長期擔任宣傳部《宣傳工作》主編的副廳級巡視員蘭運蜀,以無限緬懷的心情講述了許川部長很多感人事跡。許川同志是一位深受部里同志喜愛和尊敬的部長,他的優點可以說很多很多,蘭運蜀說,我只挑兩點來說吧。一是許川部長思想特別敏銳,具有超前意識和創新精神。有這么一個突出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那就是1984年,他率先提出并組織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廣泛深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這一活動成效顯著,四川成為當時全國各省區中最早開展這一活動的省份。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許川部長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他待人十分謙和。說到這一點,蘭運蜀還清明地記得工作中的這么一個細節。他說,“有一次,我去找他匯報工作,當時他正在和人商量事情,見我等在那里,就轉臉和藹地說,現在我沒空,有空后我會電話找你。我就走了,還以為說電話找我只是隨便一說,自己都把這事放在腦后了。不料兩天后,他果然打來電話說,我現在有空了,你到我辦公室來吧。”
許川部長是1948年參加革命的南下服務團的干部,先后在重慶《新華日報》和《四川日報》工作,1982年至1983年擔任省委宣傳部代部長,1983年后直到1991年一直擔任部長。1991年1月當選為全國記協副主席。因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于1991年3月病逝。許川同志對新聞工作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他的事跡和優秀品質一直在四川新聞界中傳頌。為緬懷許部長的崇高精神,發揚前輩遺志。2008年6月18日,四川大學特地設立了一項“許川新聞獎”的獎學金。
以上幾段文字粗略而簡要,但是用心去體會,仍然能夠感受到這些老部長的人格魅力。在回憶中有人說,他們的人品和魅力像霞光一樣璀璨、輝煌,可之后我細細一想,霞光只伴紅日行,而老部長們的事跡卻不舍晝夜、無論陰晴、時時溫暖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