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珍
摘 要:美國一家兒童博物館的銘牌上刻著“聽見的容易忘記,看見的容易記得,親身做過的才真正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活動是兒童發展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由動作直覺思維、形象直觀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形象性教學能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眼、耳、口、手、腦多種器官同時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導入;導學;導練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他們樂意吸收新穎的、具體的、生動的、親歷其境的知識。因此,在活動中實踐、探索、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途徑。
一、課前形象導入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問題,我們可以將其引入課堂。利用古今中外的與授課內容有關的故事或設計有趣的游戲、小小的活動,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激發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興趣。例如,導入圓周率一課,教師可以講一講是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劉徽發明了圓周率,祖沖之又是進行了如何的鉆研,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這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學生聽了這段小故事以后,既會為祖國的科學成就感到自豪,又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圓周率,從而達到生動活潑地導入新課的效果。
二、課中形象導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數學知識是嚴密、單調的,上好數學課,要求教師把單調的數學課堂形象化、具體化,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有關教具及相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而活潑的學術氛圍中快樂而有所學。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形象導學的方法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設置。
1.聽和看結合
這種方法是根據課堂內容,把涉及新知識的實物展現在學生眼前,一邊講,一邊看。這種方法比空講,甚至比掛圖更形象、更直接,讓學生能在親眼所見、親手觸摸的情況下,較牢固地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識。例如,講圓時,就把乒乓球、籃球等實物搬上講臺。
2.看和做結合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要安排一定的活動及教具,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身體會。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和重量單位時,曾經有學生把“一個雞蛋50( )”的單位填成“公斤”“學生身高135( )”的單位填成“米”,甚至有的學生把身高單位填成“克”的。在學習時,如果要求學生在看的同時,動手畫,親手削幾根棍子:一厘米長的、一分米長的、一米長的;親手拿一個雞蛋在手里掂一掂,用秤稱一些實物來比較重量。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就不容易出現前面的錯誤,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真理的好習慣。
3.看、做和想結合
有些知識點難以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辦法來記憶。例如,在教《年、月、日》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大小月和特殊月,除了用拳頭法看、數外,有教師編制了四句歌謠:“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這種歌謠既順口又有趣,還把知識點融入其中,學生很快便能掌握。
三、課后形象導練
練習是數學課堂的重要步驟,是學生鞏固新知識以及啟發學生運用新知識靈活變通的一個過程。因而,教師設計一些練習活動來激發學生興趣,這樣的形象導練尤為重要。例如,進行答題接力賽、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或集體解答、互相評改等活動。
總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把學生的聽、看、做、想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學做到形象化,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