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甜甜
摘 要:近年來,我們對“語法”這個概念越來越陌生了。在初中升學考試中語法知識不作為獨立的考查內容,蘇教版語文教材也只把少量的漢語語法知識以附錄的形式呈現,這無疑給很多教師造成一種誤解,即語法知識不需要教學。事實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應該重視語法,并進行相應必要的語法訓練。
關鍵詞:語法知識;語言教學;表達交流
一、語法是語文教學的基礎
學習語言的人都知道,語法即語言組織之法則。任何一種語言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語法規范,方能做到準確地表情達意。不懂得規則、不明白規范、不曉得規定怎能在語言這個球場上贏得比賽?雖然現行的中考不強調語法訓練,也沒有明顯的語法試題,但這并不是沒有涉及語法。光靠培養語感來解決語法問題是不能解決實質問題的,需要在掌握語法規律的基礎上大量地閱讀。由于學生課外閱讀量的不足,單憑教科書上少量的課文閱讀只不過杯水車薪。因此,適當地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語法知識有助于他們語文能力的提高。
二、語文的學習主要是讀、寫、聽、說四種能力的訓練
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準確領會別人的語言表達內容并進而獲得審美享受,是順暢而準確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與感悟。而語法學習則是更好地實施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
有了較好的語法知識為基礎,可以促進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關于百草園的描寫,作者運用了諸如“碧綠”“光滑”“高大”“紫紅”“肥胖”等大量的形容詞。教學本段時,如果教給學生必要的形容詞詞性知識,學生在了解形容詞對事物形狀、性質、狀態等修飾作用之后,自會從上述這些詞語中深入領會作者描寫的妙處,體會百草園作為“樂園”的內涵。
再如,《背影》一文,學生可以通過品味文中副詞,加深對父親形象的認識,深入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文中的“本已”“再三”“甚是”“終于不”“頗”等副詞形象表現出父親猶豫不決、放心不下、細致入微的形象。文中“暗”“現在”“那時”“真是”“太”等副詞,表現出“我”因不理解父親一片愛心而自責、愧疚之情。文中“只是”“唯”“諸多”等副詞連用,形象寫出老境頹唐卻倍加思念兒子、寬慰兒子的父親形象。
三、教學必要的語法知識可以促進學生準確的表達交流
由于影視、網絡等傳播媒介的增多,學生閱讀時間與數量明顯不足,語言積累得少,表達交流時不僅表現為語言干癟無力,而且病句累出。究其原因,學生對句法知識掌握不足。甚至很多學生不知句子成分,不明白各個成分之間相應的順序,以至于修改病句時無從判斷,作文時經常出現修飾不當、搭配不合理、成分殘缺、重復累贅等病句、錯句。文不從字不順,何以清晰表達對生活與社會的認識與感悟?
四、學好語法知識,可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高中語文課本雖不再列有語法知識的相關內容,但幾乎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都離不開語法知識的運用。尤其是文言文學習,詞類活用、句式判斷、倒裝句的翻譯與理解,無疑都需要過硬的語法知識為基礎。句讀之不知,其意之不解。不解詞句,如何理解主旨,體味情感,深悟博大精深之國學文化?
另外,語法知識的適當教學還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對于這點,英語教師就深有體會。學生明白了主謂賓,了解了定狀補,知道從句是怎么回事了,那么英語的造句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在數、理、化等學科的學習中,我們發現很多定義、定理、概念都是以判斷句的形式進行表述的。引導學生對定義項、被定義項主詞和修飾成分的分析,可以加深學生對定義的理解,并更好地應用。
所以,語文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語法知識的教學與訓練,盡量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語法,這會有益他們終身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