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芳
摘 要:寫作文,學生的頭疼事;教作文,老師的心煩事。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塊難啃的骨頭,教師常說“不會教”“教不好”“花的功夫不少,見到的效果卻不好”。俗話說:“房子要造好,根基要打牢。”在新課標對低段寫話教學要求“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指導下,通過對寫話興趣的激發和維持,語言表達的學習和內化的探索研究,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有效教學低段學生寫話的途徑。
關鍵詞:大膽寫作;樂趣學習;語言教學
一、寫放膽文,“活”的精彩
許多教師往往把看圖寫話作為訓練低段學生寫話的常見方法,理由是:圖畫的直觀生動性對認識水平較低的一、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小、易接受。但問題是,看懂圖意、組織語言卻往往讓一部分學生受阻,久而久之則畏懼寫。
其實學生剛接觸寫話,關鍵在于利用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他們的一分興趣最重要。而且,學生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寫“放膽文”,可以激發、維持、強化、升華他們的言語動機;讓他們在進入寫作的初始階段感受到寫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是一件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的快樂事情。
當然,放手讓學生寫的時候,我也做好了“收”的準備。
1.小記者觀察
有些學生不善于觀察,會抱怨“我沒什么東西值得寫的”,對于這樣無處著手的學生,不能一味地逼迫其寫,而是要有方向的引導。給學生創設當小記者的環境,給予一定范圍的觀察提示,把留意的人或事寫下來,作為“小記者筆記”,使他們能寫出興趣。
2.“小喇叭廣播”活動
每次語文課,我開設了五分鐘“小喇叭廣播”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寫的事情、心情等,在班級中做簡單交流、評價、點撥。以表揚、鼓勵為主,獲得掌聲多的,則為“今日小記者”,使他們能寫出自信。
二、編小繪本,“趣”在其中
繪本是重要的兒童文學樣式,活潑、充滿趣味,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繪本中精美絕倫的圖畫和巧妙的內容構思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和語言延伸的空間,為低段寫話訓練帶來了靈動,于是在學生初有寫話興趣的基礎上,我挖掘繪本資源延續寫話興趣、充實寫話的內容、豐富寫話的形式。
1.將繪本補充完整,主動發展語言
繪本以畫為主導型形式,文字不多,所以隱藏著許多“語言開發區”。閱讀繪本時,引導學生反復觀賞,從圖畫中解讀出“原文本”沒有表達出來的故事,讓學生補充這部分內容,在小組交流中把最貼切的內容寫上去。
如,在繪本《母雞蘿絲散步去》中,只有“她走過院子”“她跨過池塘”……這樣簡單的描述,而畫面卻十分生動具體,就可以讓學生給沒有文字的圖畫配上合適的文字。學生的想象是無窮的,自然寫得津津有味:“她大搖大擺地走過院子,繞過地上的釘耙。狐貍卻死死地盯著母雞,剛要撲上去卻踩到了釘耙,被重重地敲了一耙子,他又不敢叫出聲來,生怕被母雞發現了。”這樣的場景有趣生動,又有圖本引導,對于低段的學生來說不難表達,所以他們自己樂意寫,也寫得生動。
2.將課文畫成繪本,主動遷移語言
積累好詞好句,制作《采蜜集》,這是許多教師在作文指導中經常讓學生做的事,但我們也發現學生積累得越來越多了,卻不會用或用得少。針對這一現象,我發現編繪本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有了繪本閱讀做鋪墊,學生對于這種“圖畫本”喜聞樂見。我們留心觀察便會發現,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如,二年級上冊的《從現在開始》《酸的和甜的》等。如果這些故事畫成幾幅畫,引導學生給每一個畫面配上課文中相應的語句,不就成了一本自己親手創作的小繪本了嗎?
由于學生對于畫畫和編故事是手到擒來的,在教學中利用課本資源指導學生編繪本,可以使他們在積極的行動中進行語言的遷移訓練,將課文中積累的語言主動吸收內化。要注意的是,選擇這種用于編繪本的課文資源應該是有故事性、趣味性的,課文中的語言是要有可學性的,如此才“取之有道,用之有效”。
三、寫日記,“打”牢基礎
有了興趣,學了把式,要造出利劍,就得趁熱打鐵,“打”牢基礎。二年級出現了日記形式的課文,就此便可以鼓勵學生開始寫日記,將寫話興趣和技巧轉變為自覺的寫話習慣。
但不少教師一開始就會讓學生每日一記,覺得寫的多了就熟了、巧了,其實不盡然,因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不可能搞一刀切。我是這樣要求學生的:有能力的學生多寫篇,其余的至少一周一篇;評價星級制,周五統計得星最多者可給予獎勵;每月打印一本班級《日記集》,其中刊選優秀的日記供班級學習。
在學生對寫話興趣正濃時,如果講究數量,急于求成,往往會使學生把“樂于表達”轉變為“不得不寫”,為應付而寫的日記自然會打折扣,所以,此時,還是讓學生一點一滴地話生活,延續寫的興趣,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
興趣使學生樂于寫話,編繪本、練句式使學生逐步易于寫話,最后利用自由的日記使學生優于寫話,如此以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和信心為主導,有目的、有層次、有步驟地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相信能為以后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