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大千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而數學在現實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建議教師“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可見在體驗中感悟數學知識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
下面,通過一道比較典型的題來說明數學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數學的意義。
已知:a、b、c都是非負整數,且31a+30b+28c=365,求:a+b+c的值。
此題一個方程三個未知數,一般來說很難確定其解。然而,通過觀察題中系數和常數項,它們分別是31、30、28、365,聯系生活常識,就會得出巧解。
因為這正好是一年中大月的天數、小月的天數、二月份的天數,以及全年的總天數。根據條件31a+30b+28c=365知,只要分別算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月數即可。顯然,大月的月數是7(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小月的月數是4(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即有a=7,b=4,c=1。所以:a+b+c=7+4+1=12。如果就此結束,只不過是演示了一次解題的技巧,讓學生感覺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而已,我們當然感到有點“意猶未盡”。因此,我們可以對這道題做進一步的挖掘與“開發”。
大家知道,不是閏年的年份總共有365天,它有7個月是31天,4個月是30天,1個月是28天。所以有著這樣的一道算式:31×7+30×4+28×1=365?,F在我們逆向思考一下:由a個31,b個30,c個28(這里的a、b、c至少是1),它們的總和是365,即31×a+30×b+28×c=365,那么a+b+c是否一定等于12?除了a=7,b=4,c=1這種情況,a、b、c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
我們可以做下面的分析:31×a+30×b+28×c=365是一道有3個未知數的方程,如果a、b、c沒有限制,它就是有無數組解的不定方程。依題目的要求,a、b、c至少是1的整數,所以解是有限的。由31a+30b+28c=365,可得:b=■,可以看出365-31a-28c必須是30的倍數。用試驗的方法,就可以求出a、b、c的值。
解題過程:由31a+30b+28c=365,得b=■。
①當c=1,a=7時,b=4(這是已知),a+b+c=7+4+1=12;
②當c=2,a=9時,b=1,a+b+c=12;
③當c=3,a=1時,b=8,a+b+c=12;
④當c=0,a=5時,b=7(不合題意),a+b+c=12。
經實驗,符合題意的除已知外還有:a=9b=1c=2與a=1b=8c=3兩種情況。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