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摘 要:對比了三種外語教學方法:直接法、聽說法、認知法。這三種方法在語言培養目標、對母語的重視程度、教學中心與對待學生的錯誤存在差異;對直觀教學的作用、操練的作用和習慣的形成存在共通之處。
關鍵詞:直接法;聽說法;認知法;對比研究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教師要采用各種教學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必然依賴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外語教學方法種類眾多,從語法翻譯法到直接法,繼而又出現了聽說法、試聽法、認知法等,這些教學方法在繼承和發展前一種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創新,在外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筆者將對直接法、聽說法、認知法的異同進行對比研究,以便于廣大教師對這三種教學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直接法、聽說法、認知法相異之處
1.語言培養目標不同
直接法強調語音和口語是外語的基礎,口語和語音是語言活動的中心。聽說法強調聽說領先,在口語的基礎上培養書面語。認知法則強調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全面發展。三種方法對語言培養的目標逐層提高。語言培養目標的不同直接導致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差異。直接法重視口語能力的培養,在口語基礎上加強讀寫能力的培養;聽說法對直接法是有效的改進和補充,把口語擺在第一位,讀寫擺在第二位,強調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然而,認知法在處理聽、說、讀、寫關系方面與聽說法相反,反對聽說領先,主張在學習語音的同時讓學生學習文字,進行聽說讀寫全面訓練,并提高學生外語能力。
2.對母語和語法的重視程度不同
直接法忽視母語的作用和語法的監控和指導作用,教學過程中完全不使用母語,使用目標語語言進行教學。由于不重視語法,學生學習外語時,一般只能掌握口語,對許多語言現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閱讀時碰到難度大、結構復雜的語句,因不會分析而只能憑語感猜測,有時不免出錯。聽說法對母語的態度有一定緩和,主張對母語要有限制地加以運用,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把母語當作釋義和檢查理解的手段,必要時用母語解釋語法現象,同時對母語與所學語言結構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由于兩種語言結構的不同而產生的難點,對難點進行攻克。認知法對母語的態度與直接法和聽說法都不同,它主張利用母語。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是認知法的理論基礎之一,該理論認為語言學習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母語是學生已有的語言經驗。同時,認知法強調語法的功能作用,培養學生在用外語交流思想過程中活用語法規則的能力。
3.對學生外語學習中的錯誤態度不同
直接法因為教授簡單的句型,學生學習外語極為容易掌握,因此,用直接法教授外語,學生基本上不犯語言錯誤。聽說法根據刺激反應理論,主張語言學習要有正確的刺激才能有正確的反應。外語學習是建立在語音、詞匯、句型都正確掌握的基礎上,教師不能放過學生的任何錯誤,發現錯誤要及時糾正,堅持有錯必究原則,以便學生養成正確使用外語的習慣。“認知法認為語言的習得是按‘假設—驗證—糾正過程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學習出現錯誤在所難免。”(章兼中,1983)教師對一般因疏忽、不熟練而產生的錯誤可以加以指點,對影響交際的錯誤加以糾正,但不要有錯必究,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要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外語,在輕松氛圍中掌握外語,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
二、直接法、聽說法、認知法的相同之處
1.都強調直觀教學的作用
外語教學中利用直觀教具,有利于學生對所學語言形成影像,從而使語言學習更有生氣,提高教學的效果。直接法由于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來得及廣泛使用現代化聲電教學手段為教學輔助工具,但是部分直接法的支持者已經開始使用簡筆畫、連環畫等作為教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外語教學領域廣泛使用電影、電視、錄音機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使得外語教學更直觀化、情景化。
2.都強調操練的作用和習慣的形成
直接法、聽說法和認知法都不同程度地強調語言學習中反復操練的作用,只有經過反復地操練,才能形成語言習慣,才能達到掌握外語的目的。幼兒學習母語之前,經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自己的多次重復練習,最終學會了母語。實踐證明,外語學習和母語學習一樣,要靠大量的模仿練習,靠反復的實踐。因此,外語學習中大量的操練、語言習慣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對直接法、聽說法和認知法的異同對比,我們可知,每一種外語教學方法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每一種方法都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更好地適應外語教學的需要。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對外語教學方法的選擇進行綜合考慮,因地制宜,綜合使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長處,讓這些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章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