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卉
摘 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是我國高校教育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目前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要采取四項切實有效的對策,以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師德建設;意義;存在的問題;對策
高校輔導員既是教師又是學生事務的管理者,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輔導員以其自身的道德素養、個人品格、專業能力、健康情感等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他們師德水平的高低、工作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健康地成長。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師德風范。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切實有效地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師德建設,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意義
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優秀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使高校輔導員樹立終身奉獻教育事業的崇高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職業道德的靈魂,有了崇高的職業理想,才能產生模范遵守職業道德的行為,才會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去追求。成功教師的共同特點是堅持理想信念、勤于學習、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精于業務。因此,高校必須加強輔導員的職業理想教育,使他們不但把教書育人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更把它自覺轉化為奉獻教育事業的畢生追求。
2.增強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的理念,促進大學生健康地成長
高校輔導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眼,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使學生實現健康成長、自學成才。高校輔導員始終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擔負著輔導學生、關心和引領學生的職責。高校輔導員應從自身做起,堅持以人為本,把師德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師德修養,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去影響學生。
3.促使高校輔導員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
加強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是高校輔導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師德高尚的教師,必須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刻苦鉆研教學本領,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教學技能。在當前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為我國高校教育的改革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現階段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近年高校擴招,高校輔導員面臨工作任務重、難度大、壓力大等問題,高校在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重教育教學質量,輕輔導員師德建設”的現象,他們普遍只抓教育教學,認為師德建設是“虛任務”、“難任務”,沒有把輔導員師德建設擺在應有的重要位置。很多學校未明確專人分管、專項落實、專門經費保障,師德建設只是附著在其他工作中順帶進行或是作為完成上級的某一項任務來應付。
2.師德建設的日常工作機制不健全
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應該與時俱進,常抓不懈。但在現實中,很多高校師德建設的日常工作機制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未能定期召開師德建設工作會、研討會,對師德建設中的經驗也不能及時加以總結,沒有形成符合輔導員師德建設自身特點的體系。還有類似師德檔案制度、績效考核機制等一些好的機制也都未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3.師德教育制度不完善,懲處力度不夠
國家關于輔導員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方面沒有明確的處罰標準,使得輔導員師德教育只處于口頭隨便說說狀況,對違規的輔導員也沒有觸及個人利益及心靈深處,教育效果十分不明顯。在師德建設過程中,學校對師德問題嚴重、反復教育都不整改的輔導員,缺乏有效的懲處力度和手段,致使師德教育缺乏實效性。
三、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對策
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既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也需要全體員工的極力合作。
1.準確定位輔導員崗位職責,樹立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學校領導要將輔導員師德建設寫進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議程中,要定期為輔導員開展講座,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要求輔導員要堅持以身作則,爭做師德楷模,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行為世范”的作用,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學校領導要定期召開輔導員工作專題會議。聽取近期工作匯報,解決輔導員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提出工作要求。在實實在在的工作過程中,突出強調輔導員要樹立對教育事業高度的責任感,以奉獻社會、奉獻人民為執著的信念,發揚敬業、愛生、嚴謹、踏實、求真的師風,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建立健全輔導員教育機制,為輔導員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1)建立輔導員培訓機制
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根據不同類別輔導員的特點,分別就受訓層次、知識結構以及能力水平等具體指標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對輔導員提出不同階段的目標和要求;在培訓中依據對象和課程內容,設計諸如崗前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等;同時,輔導員培訓工作還必須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可以采取一定形式的認證形式,提高培訓質量,保障受訓輔導員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培訓目標的層次性、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培訓管理的制度化的真正統一。
(2)要建立輔導員保障機制
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保證新進輔導員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嚴格把關。高校還要根據輔導員的工作特點,在辦公條件、交通補助、通訊經費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為輔導員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條件的高校還可設立輔導員工作研究專項基金,用于支持開展輔導員工作方面的科學研究,提高其研究能力。
(3)建立輔導員導向機制
把輔導員師德考核結果與進修、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直接掛鉤,對不符合師德規范,考核不過關的輔導員進行批評教育,仍無改進的要控制上崗或調離工作崗位,用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提升輔導員的師德水平。同時抓好典型示范和輿論倡導,宣傳、表彰先進個人,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
3.加強輔導員理論素養和創新教育實踐
把輔導員培訓與輔導員自修結合起來。定期召開輔導員自修匯報會,形成自修總結材料,進一步強化輔導員的理論素養。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科技日新月異、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以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要做一名當代合格的高校輔導員就要堅持不斷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還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新教育實踐,進一步學習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與創業輔導、人生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探索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等不同類型的大學生的成長規律,深入地總結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最終實現由傳統的“實踐型”向“實踐—研究型”的角色轉變。
總之,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是一個不斷提高、反復完善的過程。高校應切實把師德建設擺在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結合輔導員崗位特點,不斷總結,勇于創新,不斷把高校輔導員隊伍師德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陳宏建,李素梅.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8(10):73-74.
[2]徐坤鵬.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人才培育,2010(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