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銀霜
摘 要:結合中學生實際情況,以廣州市體育中考改革為切入點,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實驗法探討分組教學在中考耐力項目教學中的運用模式,旨在為廣州市體育中考耐力項目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中考改革;耐力項目;分組教學
近年來,青少年體質下降、肥胖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增強體質、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谶@種現狀,2012年廣州市教育局將初中生體育中考必考項目200米改為800米(女)和1000米(男),這對中學生心肺功能的增強和頑強意志的培養都有良好的效果。然而,中學體育主要以班級教學模式為主,對學生個體差異性關注較少,加上耐力性項目的枯燥無味,使大多數學生“談耐力跑色變”。因此,將分組教學法運用到體育中考耐力項目的教學中具有現實參考意義。
一、分組教學法的運用實踐
(一)按性別分組
隨著年齡的增大,中學生進入青春期,男女生在體能、技能、興趣和愛好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顯著。其中,男生表現出更強的活力與拼勁,女生普遍對耐力跑出現畏懼、膽怯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同一訓練內容,不分性別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可以將兩個平行班同時排課,男女分開,分別由一個教師上課,縮小性別間的差異。女生可以選擇有氧健身操、舞蹈等訓練內容,男生可以在球類等項目中提高耐力素質。
(二)按水平分組
在一個行政班的教學中,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可以將水平相當的學生分為一組,對同一訓練內容提出不同的目標與評價標準。避免“一刀切”模式對學生自尊心的傷害和積極性的打擊。例如:800米跑,水平較高的學生,規定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水平次之的組別,適當延遲時間。制定的內容與標準都應符合各水平層次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同時,實行“優升劣降”制,及時調整班次與小組并進行總結,充分利用中學生不甘落后的特點,形成競爭,強化優勢,提高他們的耐力素質。
(三)按興趣分組
初中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自主意識,按學生興趣組成興趣小組,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即使是枯燥無味的耐力素質教學,通過選擇感興趣的項目、教師所授的內容、組織與安排的活動,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去完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老師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也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盡興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不知不覺提高耐力素質,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有助于形成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
(四)合作性分組
合作學習就是以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小組教學為基本方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全面提高學生成績,改善班級社會心理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運動技能。在耐力項目的教學中,根據學生體能的不同,選擇異質合作分組,組員間互相幫助與鼓勵,不僅提高了耐力跑成績,也滿足了不同體質學生負荷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團結互助精神。
二、分組教學法在運用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無論選擇何種教學方法,教師都是主導,學生是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圍繞提高耐力項目的成績、培養意志品質進行,能夠對整個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隨機應變,及時調整。
(二)平行班性別分組,有可能出現男女生人數不均的情況
在選擇此法的時候,盡可能安排男女生人數均衡的班級進行。按水平進行分組,容易導致部分學生出現“標簽效應”的心理,誤解為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師要真誠關心每一位學生,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使其正確認識分組的目的和意義。
(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消除對耐力跑的畏懼思想,從內心認識到耐力跑對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廣州市體育中考必考項目的改革,對中學生的體能與意志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力項目枯燥無味,學生逃避、畏懼,將分組教學法納入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其思想,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同時,為中學體育教學提供新的方法與手段。
參考文獻:
[1]蔡葳葳.個性化分組教學法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實踐與研究[J].科學決策,2008(11).
[2]吳永坤.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新課程,2011.
[3]邵建勇.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9).
[4]費玉芝.分組教學法在職業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教學,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