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爾
摘 要:初三畢業班的歷史與社會的審題技巧在學生中考得分中起著關鍵作用,基礎知識的識記是前提,在總體上都能保持基礎識記過關的情況下,尖子生要拔尖突圍就必須在審題技巧方面取勝,選擇題與材料題的審題可以保證得分,教師應該在考前注重中考試題審題技巧的訓練。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解題技巧;歷史知識
作為初三畢業班的歷史老師,深知學生在考試中要獲得卷面上的高分,除了平時扎實的歷史知識識記之外,答題技巧的訓練也至關重要。因此,在中考前夕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答題技巧方面的全面訓練,下面就畢業班質量檢查歷史與社會試題主觀題閱卷情況談談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答題規范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建議。
一、學生在中考答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1.答題不規范
學生在答題時出現字跡潦草不清,答案錯位,答案超出邊框等情況,答題不規范還包括口語化,錯別字多,缺乏學科性。如把“皇帝”寫成“黃帝”;把洋務運動混成資產階級;把戊戌變法又當成地主階級。由于中考閱卷是采取網上閱卷,當試卷掃描進電腦進行網上評分時,答題不規范會給閱卷老師帶來不便而留下不佳印象,也會影響學生答案的正常呈現,從而影響學生得分。
2.開放性問題作答要點不明,邏輯混亂拖沓
從學生作答主觀題目的情況分析可得,作答開放性問題時,大部分學生都呈現出要點不明,邏輯混亂的答題情況。
3.材料題作答時不懂提煉,完全照搬材料
許多考生在答題中不善于提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或關鍵詞。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閱讀能力差,照抄材料,無法根據材料所提問題提取有效信息。
二、應試考生在歷史與社會中考時必須掌握的解題技巧
1.把題目審好
學生要學會審好題,明確解答對象和限定條件,在材料題中,大跨度問答題中的限定條件很多,如時間限定、空間限定、角度限定等,它的跨度往往是很大的。在大跨度問答題中,限定條件雖然不是試題的主干,但對于答案重點的確定、內容要點的取舍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會起著答題路標的作用。審好題,就是要審好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歷史與社會的材料題干中總有一些修飾詞句,目的是限定學生答題范圍。例如,2011年中考27題問題一:材料一中講到“中國共產黨使中國擺脫了19世紀中葉以來的長期危機狀態”,請回憶所學,簡要列舉19世紀中葉以來使中國陷入危機的重大歷史事件(至少列舉兩項)。此題中的“19世紀中葉以來”和“使中國陷入危機”“重大歷史事件”字樣都是屬于限定性修飾詞,都對答題范圍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搞清基本題型
根據各種題目的自身特點,明確題目的基本類型,再結合平時的學習和掌握,根據各題型的答題方法進行“對號入座”的思考和作答。一般來說,選擇題的題型有概念、最佳、因果、否定、組合、排列、材料、推理等題型。材料分析題有列出、簡述、概述、比較、論述、簡析、說明等題型。老師在中考前必須有足夠的意識讓學生重視不同題型的特點,可以采用課件加強對不同題型的訓練,如,2010年中考題第一題:“電視劇《命運》反映了深圳經濟特區的成長和發展歷程,讓觀眾更直觀、更全面地了深圳經濟特區。這里體現了大眾傳媒所起的作用。”這道題是屬于難度最低的概念性問題,屬于送分題,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老師可以從以往考過的中考試卷里面找尋不同題型,專門訓練學生對不同題型的敏感度,讓學生通過老師的訓練加強對不同題型敏感性,達到一看試題就能馬上判斷題型特征并針對性地作答,以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3.答題規范化
學生的中考考卷頻頻出現口語化甚至錯別字等情況是因為學生答題時不注重答題規范而審題,教師在平時的訓練當中就要注重學生養成規范化答題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丟分。規范化答題要做到以下幾點:(1)段落化:幾個問題幾段答;(2)要點化:幾個論據幾個點;(3)序號化:幾段幾點編個號;由于目前考試都采用答題卡,實際上需要標序號的地方不多,但一旦有需要就必須加上序號。
4.做答后要有審“答案”的意識
審“答案”適用于選擇題和材料題。具體做法是將選好的答案放回原來題目中去,然后把答案讀一讀,如果答案讀起來有語法上的錯誤或者字詞書寫上的錯誤,甚至讀起來不通順都說明答案有問題,這樣做的效果是可以及時發現錯誤并重新訂正答案。學生在校對答案正確性方面可以通過平時練習題訓練,教師強調完成練習之后要用參考答案校對以做訂正,這種訓練多了,學生自然會知道問答之間的語感差別和答案的邏輯特征。如,2010年中考題第26題材料問題二:“材料二中所說的日本在教育方面的措施發生在哪一歷史事件中?這一歷史事件對日本產生的重大影響是什么?”答案是“問題二:明治維新;擺脫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運,走上工業化道路(答改變了落后的面貌或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也給分)”。如果答題時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制度、資產階級等概念沒弄清楚,就會出現答題時學生會答“發展資產階級道路”這樣的答案而丟分。審好答案的前提是精確了解歷史知識的基本概念,避免出現混淆而筆誤。有些做題粗心的學生還會出現答題時明明想的是“民主”,下筆的時候可能寫成“民族”,最后導致整個答案都作廢。因此,審答案在避免丟分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筆誤或答案不通不準的情況。
考試審題,是學生特別是尖子生層面的學生更應該強調和注意的地方,當學生之間水平相差不多的時候,一題之差就可以拉開差距,因此,教師在考前做題訓練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答題技巧的重視,讓學生在不該丟分的地方不丟分,該拿分的地方拿分。
參考文獻:
肖仕揚.領跑中考·新編中考總復習·歷史與社會.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