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紅
摘 要:鄉鎮幼兒園的紛紛建起,極大地解決了幼兒入園難的問題。但是在辦園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走訪了咸安區各鄉鎮的幼兒園,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大家共同來面對。
關鍵詞:鄉鎮幼兒園;危害;建議
農村幼兒教育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更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2003年9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了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農村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石,質量的優劣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
咸安區將幼兒教育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突破資金、管理、師資等問題的瓶頸,積極采取措施,完善幼兒園辦園體制。通過布局調整和無證幼兒園整治,努力規范辦園行為,興辦小學附屬幼兒園和個體辦幼兒園,加強年檢年審,評定幼兒園等級,打擊違法辦學,促進了幼兒園規范化、標準化,同時鼓勵民間資金興辦幼兒園。到目前為止,各鄉鎮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在人口集聚地建立幼兒園,保證95%的幼兒都能入園,各幼兒園的管理制度、設施、設備、人員等也在逐步完善。筆者近日參加了咸安區教育局組織的各鄉鎮38所幼兒園的年檢,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不足
1.辦園場地、設施差。檢查中發現園舍大都堅固、安全,房屋通風,無嚴重噪音,園內環境整潔無污染,但不足之處是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戶外活動面積較小,幼兒活動設施太少。有些個體幼兒園甚至就是民居改建而成,辦學條件簡陋,有些還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
2.無多功能活動室和其他專用活動室,相關設施設備的有效使用無相關聯的活動安排和有關記錄。
3.教師隊伍不足。教師資格證、普通話合格證達標率較低,保育員沒有經過相關的培訓。教師隊伍普遍呈現老齡化趨勢,教師教學水平及組織幼兒活動能力較差,不能規范地組織幼兒開展一日常規活動,沒有開展教研活動。嚴重缺少有幼兒教育經驗的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幼兒教師培訓,很多幼兒園都反映請不到幼兒教師。教師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往幼兒頭上套。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玩小動作,不許說話,手要背后,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等。
4.教師待遇相對偏低、學歷水平不高、工作強度大、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少、絕大多數幼兒園沒有為教師購買社會保險、幼兒教師社會地位不高等(有些幼兒園的教師工資低于咸安區的最低工資900元標準)。
5.幼兒園缺乏科學的管理,許多個體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存在著家長制的管理,各種制度的制訂和實施很不完善。年檢中就發現很多幼兒園的辦園行為都是由辦園人口頭頒布,且沒有理由、沒有制度作為依據。
6.校車接送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一般的農村幼兒園最少有兩部校車,有的甚至有四部校車,由于咸安區農村人口居住大多分散,絕大多數幼兒入園都需要幼兒園每天用校車接送,有些路途遙遠,從幾公里到十幾公里不等,道路狀況也有很多不是很好,所以路上的安全目前是每個幼兒園最需要注意的問題。雖然各級政府都在查處校車的安全問題,并且大力推行新校車,由于山區公路大多狹窄,新購的校車有很多地方進不去,在使用上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如汀泗紅蘋果幼兒園每天需要接送彭碑、聶家的孩子,分四趟走鄉村小路,像聶家的孩子就需要走好幾里的山村路,現在有了新校車后,原先的路有很多掉頭轉彎都成了問題,都不能走了。像龍潭幼兒園每天走的那條路路面損壞嚴重,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危害
1.影響學前教育的質量。部分農村幼兒園由于在教育目標、課程安排、師資管理、素質教育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規范,直接影響對幼兒的智力開發、興趣培育、思想教育,從而直接危害學前教育的質量,影響幼兒的受教育權利。
2.影響幼兒的安全健康等其他權利。由于幼兒園在安全保衛、衛生健康、房屋建設、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缺失,對幼兒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構成一定的威脅。
3.檢查中發現鄉村幼兒園有幼兒教師學歷的不足10%。由于工資待遇太低,致使農村幼兒教師人心不安,流動性大;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幼兒教師不愿在農村幼兒園任教,造成農村幼兒園師資質量不高,特別是專業素質與實際需要差距很大。
三、建議
學前教育的成敗,關系到一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國民整體素質的發展,建議相關部門要重視,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的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
1.樹立長遠目光逐步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應當充分考慮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社會呼聲,并且通過法律加以確立,加強幼兒園基本的管理規范和要求的制訂和統一,鼓勵學前教育的基礎研究,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和扶持。
2.加強教育等主管部門對農村幼兒園的管理和指導。在對農村幼兒園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的同時,應當加大對其的扶持和指導,加強與公辦幼兒園、幼兒教育學校的交流和對接。對民辦幼兒園的不規范和不符標準的管理,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權利、社會穩定等因素,慎重選擇處理方案。
3.加大公辦中心幼兒園的示范作用。通過加強對公辦中心幼兒園的建設和投入,以良好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成果,切實發揮良好的示范作用,吸引和帶動地區民辦幼兒園的健康和發展。
4.改善辦園條件。建議政府領導能擬訂相應的規劃和政策,動員并組織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撥出專用資金,加強硬件建設,逐步改善各園的辦園條件。添置設施設備,使功能室日益齊全,消除安全隱患,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生活、學習和活動環境。特別是幼兒園的異地重建和遷址工程應盡快解決,真正讓幼兒快樂、家長滿意、社會放心。
5.推進隊伍建設。在改變辦園體制的前提下,切實保障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對公辦教師的編制、績效工資、保險,以及非公辦教師的工資、五保、住房公積金等各類待遇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例如,享受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發放或增加班主任津貼等。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逐步提高非公辦教師的工資水平,并在職稱評定、業務培訓、評優獎懲等方面與公辦教師“一視同仁”,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她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的激情。同時本著對幼兒教師身心健康負責的態度,建議科學合理地確定幼兒園編制,增配公辦園的保教人員,保證班級合理的師幼比例,分化現行過重的工作負擔,緩解工作壓力,有效穩定教職工隊伍。
6.建立師資培訓長效機制,設立專項培訓基金,通過多種途徑,采取措施培養、造就一支穩定而合格的幼兒教師隊伍。特別是加大對非公辦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自培和他培相結合的辦法,使之適應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園本教研制度,逐步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工作質量,促進幼兒園健康、穩定、持續地發展。
7.在《教育法》《教師法》《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等國家級法規政策的背景和框架內,政府部門應依據本地區實際,制訂園所管理、教師聘任和資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政策,強化依法治教,使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農村幼兒教育的完整、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劉玲芬.淺談幼兒園特色環境的建設.新課程學習: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