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艷
摘 要:導學案是新課改下應運而生的新事物,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關鍵詞:收獲;困惑;建議
在吸納杜郎口經驗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我校在去年也創造性地生成了導學案教學模式。新課改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校實施“導學案”教學模式已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我體會如下:
一、收獲
1.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不參加中考,學校、學生都不重視,班級里有一多半學生放棄學習地理,與家長溝通時,有的家長對孩子聽之任之,根本不管,還有的家長干脆表態,說:“不用孩子學好,我家有好幾坰地,以后給孩子買個出租車就完事了,孩子在學校,只要你們老師看著不出事就行。”面對這種情況,上課時,教師就讓學生拿著地理課本看一看,畫一畫,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地理課就成了自習課,學生不愛學,教師不愿講,而有了導學案,學生依照導學案的要求,能夠自己去學習了,主動尋找答案,學習熱情提高了。除此之外,導學案中還設計有一些合作探究的題,學生能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匯報,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
2.角色的轉變
原來沒有使用導學案,教師用的是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一堂課下來老師是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自從使用了導學案,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愛學習了。例如,講《中東》這一節課時,導學案里設置了一個探究題,題目是:如果不依靠戰爭,中東各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生:老師,他們那里盛產石油,可以用石油換水。
生:老師,他說得不對,石油是非可再生資源,用點沒點,用石油換水的方法不可取,他們應該采取節約用水的辦法來解決。
生:老師,我的辦法讓他們協商用水,給水立法,共同使用。
生:老師,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辦法。
生:老師,他說得不對,人工降雨是需要條件的,中東是熱帶沙漠氣候,沒法實施人工降雨。
生:老師,我家的親戚在以色列打工,他回來說:那里人人都知道節約用水,循環使用水,特別是農業上采用滴管的方法,他們創造了沙漠開花的奇跡。
生:老師,我在資料上還查到,他們有海水淡化工程。
生:……
看著他們激烈地研討著,我的心里、眼里全是喜悅,這是這么多年地理課堂上所沒有的場面。
3.提升了教師空間
一個教育專家說:寫10年教案也成不了專家,但要是寫10年的教學反思,不成教育專家也能成教育名師。在使用導學案之前,老師要一節課一節課地把教案詳詳細細地寫在教案本上,極費工夫,又費時間,寫教案就是形式,為了應付檢查,對教學的作用不大。現在導學案的產生,只要教師吃透教材,在導學案上圈圈點點,課就背好了,還有時間寫教學反思,看教學著作。
二、困惑
1.使用導學案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熱情越來越高,成績也越來越好,而成績差的學生就等著吃冷食,等著抄襲,一點也不動腦,形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
2.由于個別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還有時學生討論起來,就爭得面紅耳赤,特別是為了加分,他加多了,他加少了等,導致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
三、意見
1.我覺得導學案不能做成統一標準,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點。
2.還應該做好課堂反饋,讓每一堂課遺留下來的問題盡快解決,做好鞏固與銜接工作。
總之,我認為導學案的使用,規范了課堂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但每一個新事物的出現,總要經歷不斷的更新與完善,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會設計出更實用的導學案。
參考文獻:
孫曉紅.學案導學式,教學探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