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年紅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才能起到更好的轉化效果。校信通是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為教育行業量身定做的信息化產品,是一個融合了手機短信、計算機網絡集成綜合服務、Internet等多種IT技術的新一代互動教育信息交流平臺,是家校溝通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臺。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平時的使用情況談談校信通平臺如何幫助我轉化后進生。
一、校信通助我拉近與家長、學生之間的感情,便于老師和家長全面了解后進生的情況,家校結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后進生轉化
校信通開通之前,我們老師與家長之間有溝通交流,但相對而言比較少。有了校信通平臺后,學生家長會通過校信通平臺反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在校外的表現,如平時在家的表現、是否按時到家、喜歡跟哪些人接觸、是否上網、是否按時休息、假期在家都做些什么等等,與此同時,我也向家長及時地傳遞孩子在校的情況。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一方面便于消除師生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和分歧,逐步形成共識,拉近了老師與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彼此之間逐步建立起起碼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便于老師全面了解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情況,從而與家長一起商量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師生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有了起碼的信任,家校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后進生轉化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二、校信通助我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營造后進生轉化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基礎,父母的思想意識、言談舉止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獨特的,是學校所不能代替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結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是后進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大,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現代中國的家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家長對孩子只養不教、溺愛、嬌慣;有的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有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孩子壓力大……這些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在于家長的文化素質、教育水平、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跟不上孩子發展的需要。校信通平臺彌補了這一缺憾,成了我跟家長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平時我經常利用這一平臺向家長介紹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建議他們登陸網上家長學校聆聽一些專家關于家庭教育的講座,閱讀一些關于家庭教育類的書籍,更為重要的是將我們平時的一些做法和教育理念與家長進行交流,從而逐步地轉變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而且,我經常通過校信通平臺與家長溝通“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試分數”“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會提醒家長要為孩子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經常與孩子交流,交流時要民主平等,不要端起家長的架子居高臨下,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善于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因勢利導,對孩子的關心要全面,既要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更要關心孩子的內心是否快樂,心理是否健康,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進步,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感覺到家的溫馨。
三、校信通助我傳遞對后進生的關愛,傳遞對后進生寄予的希望,放大后進生的閃光點
多少年來,我一直有一個習慣,我會通過校信通平臺將我對學生的關愛傳遞出去:孩子生病了,提醒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身體;天涼了,提醒家長給孩子添加衣服,防止感冒;班級、學校組織的活動我都喜歡通過校信通平臺直接告知家長;我們班同學取得的進步我也喜歡通過校信通告知家長。我告知家長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群發信息向所有家長報喜,如:“各位家長,我們班某同學在校運會上某項目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特向各位家長報喜。”另一種是個性化信息,也就是單獨向一位家長報喜,如:“某家長,這次期中考試您的孩子進步情況很大,請您配合老師采用適當的方式鼓勵自己的孩子,同時提出更高的目標。”我之所以選擇群發信息的報喜方式,是因為我希望我們班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所有的家長都能一起分享,都能一起傳播,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然我更多選擇的是個性化的信息,因為這樣的信息更有針對性,更能反映具體的個體的特征,因為我堅信“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發給后進生家長的信息基本上是報喜不報憂,更多的是鼓勵、表揚和感化的語言,從不求全責備,因為我覺得后進生不缺少批評,缺少的是肯定、贊揚和激勵,我希望通過個性化的語言不斷喚起家長對后進生的認可和信心,從而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進取心,然后逐步地引導其實現轉化。學生有什么不足,我寧可選擇與學生或家長當面交流,而不會選擇短信息,因為我不想讓誤會耽誤轉化后進生。
校信通是家校溝通的平臺,有助于拉近教師與家長、學生尤其是與后進生之間的感情,有助于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為后進生轉化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也有助于傳遞教師對后進生的關愛,放大后進生的閃光點,促進其實現轉化。但校信通不能完全取代家長會、座談會、家訪等面對面的交流形式,應該與其他交流形式相輔相成,這樣在后進生轉化方面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師專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