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能
摘 要:家庭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自然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家庭作業能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知識。小學家庭作業的設計不容樂觀,機械、繁雜的家庭作業讓學生感到厭煩。實現有效的家庭作業設計,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對學生未來負責的表現。把趣味性、針對性、層次性和實踐性結合起來設計家庭作業,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家庭作業;設計;策略
新課改大力倡導有效教學,我們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要關注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把趣味性、針對性、層次性和實踐性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一、目前小學家庭作業設計的概況
家庭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自然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手段。但筆者發現目前小學家庭作業的設計不容樂觀:搬用現成的內容多,教師親自設計的少。有的教師讓學生買很多練習冊,沒有對資料中的錯題、難題進行甄別,就把這些習題作為課外作業留給學生;書面作業多,實踐作業少。家庭作業拘泥于書本、拘泥于讀寫,許多練習常常要求學生重復多遍,一遍遍地做無用功,枯燥無味,做作業的過程沒有增值;統一作業多,個性作業少。對留給學生的每一種練習的目的并不明確,不同的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有針對性的練習不知道。這是因為教師對家庭作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的精力偏少,甚至有敷衍了事的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失去興趣,同時還損傷了他們的身心。所以設計有效的家庭作業勢在必行。
二、有效家庭作業設計的前提條件
有效家庭作業就是有效果與有效率的作業。所謂有效果就是指達成預期的目標,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產出。有效家庭作業的特征:一是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順序性、個別差異性等特點。那么我們在設計家庭作業時,就要善于抓住這些規律,并運用好這些規律,促進學生的發展。二是要結合課程教材內容實際,家庭作業的目的之一是能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知識,因此如果完全脫離教材也是不行的。三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業完成的質量,我們要盡可能地從家庭作業的形式和內容上增加變化,學生對感興趣的作業不僅能夠認真完成,而且會醞釀升華。四是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國家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量在一小時內。我們各學科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要注意相互協調,讓作業總量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
三、小學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形式多樣,增加趣味性
1.勾一勾
如預習三年級《秋天的雨》一文時,不妨讓學生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課堂上學生能隨口說出來,這就是積累;能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這就是語言的運用。這比起單純的抄寫要有用得多。
2.擺一擺
如在教學“認識圖形”后,可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自己喜歡的物體(如汽車、人臉),再看用了哪些圖形,最后數一數各有多少個。
3.說一說
有一位教師說把“童書”請進學校,我認為真的很有必要。小學低年級,一般不能布置書面作業,我們可以讓他們看一些無字的童話書后,說出這些圖形所描繪的意思,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舉一反三,突出針對性
1.針對學科的知識點
家庭作業的設計要緊扣當天所學的內容,圍繞學科知識點,針對學生學習的狀況及認知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對比題,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理順思路。如英語這門學科,知識雜而零碎,缺乏連貫性,增設歸納、對比型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2.針對學習的重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怎樣檢查語言文字的運用,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口語交際的方式,在課外,我們就只能通過寫了。例如,在學習《聽聽,秋的聲音》一課后,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仿照這一課自己寫一寫:看看,秋的色彩——;聞聞,秋的味道——。在這一課的學習中,讓學生模仿,學以致用,就是本課的重難點。這樣的練習就有效地針對了教學的重難點,對課堂上學的東西起到了鞏固的作用。
3.針對學生易出錯的題
我校每個年級在教研時,有一個環節就是把最近這一段時間所搜集到的錯題進行交流:哪些題是學生對概念沒有弄清,哪些題是學生在審題上還有問題,哪些題是學生的習慣不好造成的……這樣我們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照顧差異,強調層次性
1.基本作業
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緊緊圍繞當天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對有一定難度的作業還要進行適當的分解或給予提示。如,對于字詞都還未掌握的孩子,我們就可以布置一些生字的抄寫(聽寫),讀一讀課文之類的基礎作業。
2.提高作業
重在對知識的理解、想象和運用,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所提高。對已掌握了所學課文的生字詞的學生,我們可以布置一些造句,或用幾個詞語寫一句或一段話這樣的練習。
3.發展作業
這類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學科知識的運用、探究發現、拓展延伸,有一定的難度,但可以培養基礎較好的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對學習成績好、有較多精力的學生,我們可以布置仿寫或寫出讀后感。
這樣分層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和提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當然,這樣的作業,要不斷地調整,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隨時變換。
(四)貼近生活,深入實踐性
1.觀察作業
如在學習《花鐘》后,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觀察一種花,從早上到晚上的樣子有什么變化,觀察它在不同天氣、不同光線中有什么變化,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寫一篇觀察日記。對這樣的作業,學生很感興趣。
2.體驗作業
如,學習“人民幣”后,家長可給學生一些錢,讓他們到超市購買東西,自己找補,從而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教學“步測”后,可以要求學生用步測的方法測出教室的大約距離……這些都是能讓學生很好地去實際完成并且又行之有效的一些數學實踐活動。
3.采訪作業
采訪作業,既鍛煉了孩子的組織能力,又鍛煉了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這種作業在語文綜合實踐課中很有必要。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應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理念,提高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我們要本著對學生未來負責任的精神,持之以恒地精心選擇、編制習題,力求讓家庭作業具有趣味性、針對性、層次性和實踐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要紅.有效作業的內涵與設計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9(6):68.
[2]陶亞萍.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教師,2012(12):71.
[3]時海云.基于語文作業的多向性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11(11):74.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廣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