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旭江
“保護環境,遠離癌癥”是今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主題。據悉,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萬例,每分鐘有6人被確診為癌癥,幾乎所有腫瘤都和環境因素有關。一項共有1032名網友參加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88.33%被調查者沒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25%認為常規體檢已足夠實現防癌。
針對88.33%被調查者沒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院長廖振爾教授表示,定期到腫瘤專科醫院進行防癌體檢,對預防癌癥非常重要。五類人群必須定期進行防癌體檢:40歲以上人群;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即有癌癥易感基因的人群;癌癥高發地區居住人群;有癌前病變人群,如息肉、胃鏡發現中重度增生、異形增生等病癥的人群等;經常接觸致癌物質,如放射物質、化學物質、廠礦企業污染物質等的人群。廖振爾強調,4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體檢一次,高危人群應半年進行一次防癌體檢。
飲食對于癌癥的形成和防治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據此次調查數據顯示,59.09%網友認為食品不安全也是導致癌癥發生的原因,68.18%網友均采用了飲食方式預防癌癥。對于飲食防癌,廖振爾建議,最好食用新鮮食物,少吃隔夜菜,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減少高油、高鹽等食物的攝入。在保持以谷類為主的膳食結構的同時,注意補充豆類、豆制品和蛋、奶、禽、魚類、新鮮的水果等,保持營養均衡。油煎、油炸、燒烤都是不健康的烹調方法,因為蛋白質在用油煎炸或烤焦之后,就會產生一種叫做“苯并芘”的致癌物質。腌制食物則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致癌物質,也應少吃。他建議多學習一些飲食等其他防癌常識,可更好地預防癌癥。
此次調查顯示,86.36%網友均認為環境污染是造成我國癌癥高發的主要原因。對此,廖振爾指出,預防癌癥不僅需要個人行動,也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幫助。他呼吁:“政府可加大力度實施控煙條例,切實把控煙做到位;加大力度監督控制環境污染;擴大綠化,提倡綠色環保,通過各種努力,降低癌癥的發生。”
(摘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