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家
隨州市曾都區第一中學1956年創辦于隨縣天河口,1991年搬至北郊煙岱包租用部隊營房辦學,1997年在學校資金不足十萬元的情況下自籌資金遷于現址,歷經兩度搬遷,三番創業。2001年1月,隨著地級市的成立,學校正式更名為“隨州市曾都區第一中學”, 2003年被隨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評為“隨州市普通高級中學示范學校”。更名十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曾都一中以其特有的精神和智慧創造了“負重爭先、革新進取、以弱變強、雖弱必強”的“曾都一中”現象。不僅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2001—2005)“擴大辦學規模”和第二個五年計劃(2006—2010)“提升社會效益”這兩個宏偉目標,更把學校辦學實力、管理水平推升到了歷史的新高度。學校也從隨州市的三流學校迅速躋身為隨州地區的知名高中。現在的曾都一中,師資力量日益雄厚,學生管理廣受贊譽,教學設施不斷更新完善,校園設計規范科學,環境優美典雅,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聲譽不斷提升,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學校現占地總面積220畝,建筑總面積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達億元。建有科教大樓1棟,行政綜合大樓1棟,教學樓3棟,圖書樓1棟,學生公寓6棟,教師宿舍6棟,標準化食堂1個。建筑群以粉紅為主色調,特色突出,設計新穎,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合理,教學、辦公、生活、運動四區功能分明。
學校現有教學班7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400人。有教職工317人,其中專任教師272 人,特級教師1人,湖北省優秀教師2人,湖北省骨干教師2人,省市區級骨干教師共計73人,研究生學歷12人,有79人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職稱。學校有籃球場、知識廣場、讀書園、教師休閑廣場、環山跑道、標準的運動場以及開水房、醫務室、服務部等,教育教學輔助設施配套齊全。
近年來,學校獲得的市級以上榮譽主要有:
“國家全面實施《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2005-2008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2003—2010年度連續四輪“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園林式單位”“湖北省語言文字示范學校”“湖北省文明學生宿舍”“隨州市食品安全誠信單位”“隨州市繼續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隨州市陽光學校”“隨州市園林式單位”“隨州市校務公開先進單位”“隨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六年被隨州市教育局評為“教學先進單位”。
一、堅持以雙爭創為目標,不斷促進學校發展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爭創湖北省示范高中和爭創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為抓手,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促進學校各項工作不斷發展。
(一)創建湖北省示范高中
學校在2003年元月被評為隨州市示范高中后,醞釀并確立了“在創建中學習,在創建中進步,在創建中發展”的發展思路,總結自2003年以來的辦學經驗,著力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優化辦學條件,優化教學管理,優化教師隊伍,更新教育理念,搶抓課改機遇,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2010年12月學校通過了隨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的調研評估,2011年2月正式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申報創建省級示范高中。前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邴俊英同志于2011年5月來我校進行創建省級示范高中初次驗收時對學校給予高度評價,她說:“曾都一中的辦學很有特色,學校的辦學實力、管理水平達到了省級示范高中的要求。”
(二)創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
學校在2003年被中共隨州市委、隨州市人民政府評為“隨州市最佳文明單位”。在爭創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精神文明建設給學校帶來的極大動力。為此,從2004年開始,學校確立“以創建促文明,以文明促發展”為指導思想,把創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作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奮斗目標,并納入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學校以各級各類文明活動創建為載體,通過對老師開展的“曾都一中十佳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十佳文明家庭”“校園十大感動人物”的評選,通過對學生開展的“感動校園十大學子”“優秀學生干部”“校園之星”“魅力女生”“年級之星”“禮儀之星”“文明宿舍“和文明班級”的評選,全面爭創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學校自2004年至今連續四輪被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 2012年11月,學校再次通過市文明委關于曾都一中爭創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申報的驗收。
二、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
我校推行的嚴格精細管理模式,一直倍受社會信賴和贊譽。牢抓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教師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制定嚴格的教師工作過程考核制度,狠抓備、講、批、輔、考、評六大環節,教風優良嚴明學風濃郁純正;定期組織開展集體備課、教師聽評課等教學研究活動,課堂教學模式高效優化;堅持開展教師論壇、創新課、示范課、優質課比賽等活動,教師業務精深教藝精湛;堅持學生評教制,確保教師講課因材施教,分層指導;堅持“學生成長導師制”,全程、全方位對學生學習上教導、思想上引導、生活上指導、心理上疏導;與襄州一中、棗陽一中、宜城一中建立四校教學聯合體,深化交流與合作;先后選派上百名教師前往省內外名校考察學習。這些措施助推了學校發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自2003年以來,學校為北大、清華、人大等十大名校輸送優秀畢業生累計達400余人。其中,黃國英考上北京大學,敖騰、李瑞考上清華大學,陳園園考上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明媛、魏林芝分別囊括市文科冠、亞軍,2011年易曉滿勇奪市理科狀元,考上清華大學。2012年高考應屆生一本上線261人,二本上線598人。其中,文科應屆一本上線和文、理科二本上線人數均居全市第一,而全市共3名同學考上航空航天飛行員,全部出自曾都一中,我校成為隨州地區唯一一所連續六年被評為“隨州市教學先進單位”的學校。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一)通過“四抓”建立一支勤政務實的干部隊伍。
我校現有校級干部8人,其中文史類4人,理工類4人。中層干部35人,其中掛職鍛煉的干部5人。在干部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堅持“四抓”:
抓思想理論培訓。學校黨委下設四個支部,黨委始終非常重視干部的理論學習,制定了《曾都一中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制度》,組織干部系統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學習了解教育發展的新思想新動態;堅持每月一次的干部思想教育。
抓工作作風務實。我校干部分工明確,校級干部在擔任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實行三負責:負責分管處室,對處室工作進行面對面領導;負責相應年級,對年級組工作進行宏觀指導;負責相應教研組,對學科教學予以具體督導。學校堅持中層干部周工作匯報制。
抓廉政勤政建設。學校一直重視反腐倡廉工作,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定期舉辦黨委班子成員述廉大會,堅持集體決策、公開招標、校務公開等。
抓干部考核評價。學校對中層干部實行“民主推薦、競爭上崗、群眾評議、擇優聘用”的選拔任用方式,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任用原則,一年一評議,三年一競聘輪崗,堅持干部民主測評制度,實行干部問責制。
這些措施增強了干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了學校氣聚人和的良好局面。我校領導班子也被曾都區委、區政府授予“奮發有為的好班子”的光榮稱號。學校多次被市委、區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在2010年黨的“五個基本體系”建設過程中,我校受到省市區組織部領導的一致好評,先后有20余家單位400余人來我校參觀學習黨建工作。
(二)實施“四大工程”建設一支學習型教師隊伍。
我校有專任教師272人,占教職工總數的85.8%。各級骨干教師91人。35歲以下教師53人,占專任教師的19.5%。聘任教師30人。我校一直致力于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此學校實施了“四大工程”:
實施師德教育工程。治校之道,師德為本。多年來,學校堅持開展“師德教育月”活動,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堅持每年的師德評選活動,激勵教師弘揚高尚師德,爭做模范教師。
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學校建立了一系列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通過政策傾斜鼓勵教師學歷再提高;重視假期校本培訓;堅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鼓勵同伴互助;為教師學習提高提供豐富的資源;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堅持開展各類教學比武活動,激勵教師自我提升。我校已經連續四年被評為隨州市繼續教育先進單位。
實施“老帶新”工程。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青年教師培養,一直堅持開展結對子活動,舉辦“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展示課”等評比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名師引領工程。學校通過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鼓勵各類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發展特長,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例如開展教學板書藝術展示活動,開展教師基本功大比武活動,召開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組織評選“優秀教師”“教壇新秀”“教改明星”等。
這些措施培養出了一大批師德優、作風正、業務精、能力強的優秀教師。僅2011年以來,我校有134人次在各級各類優質課和論文評選中獲獎。其中,2011年9月,我校共有8人參加市級以上教學比武,其中5人以優異成績代表隨州市參加省級比武,趙艷敏、王杰軍、雷剛3位老師獲得省一等獎,佘清華、張明2位老師獲省二等獎。前不久,我校教師李千威又在省優質課競賽中獲二等獎,繞純剛獲隨州市優質課一等獎。學校先后被評為“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課改樣板校”“隨州市繼續教育先進單位”。
四、創新德育工作思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德育管理上,我們推行德育“315”工程,即圍繞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健康生活三大教育,突出學生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百分制考核一條主線,落實德育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班級隊伍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學生自主管理和文明創建五項工程。堅持學生文明示范崗和行為規范的養成,實行學生成長導師制,結對幫扶。
不斷拓寬德育工作新渠道。學校德育處創辦《點亮心燈》德育專刊疏通引導;專聘心理學教師,開放心理咨詢室,設立心理咨詢信箱,開展心理輔導講座,有效落實學生心理疏導;堅持班主任晨會制部署工作;開通政教管理群交流信息;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研討會提高管理水平;派出班主任外出考察學習提高;創新德育自主管理模式,實行學生會值班制、班級值周制,設置學生文明監督崗巡查督促,文明示范。
積極開展德育系列活動。堅持星期一升旗儀式制度,進行國旗下講話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節班會課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衛生檢查評比制度,開展“星級宿舍”評選和“文明班級評選”活動;結合節慶日、紀念日,組織文明禮貌月、應急疏散演練及消防知識講座、女生教育大會、緬懷革命烈士的掃墓及參觀革命烈士博物館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紀律教育、法治教育、環保教育;堅持開展歌詠比賽、演講比賽、元旦晚會等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堅持每年對新生進行軍訓,開展國防教育,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堅持學生黨校、團校培訓制度,對學生進行黨團基本理論知識學習教育。
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提升了學生素養,鑄就了德育品牌。
2012年,我校學生在省市各科競賽中有212人次獲獎,其中高三李劍同學是隨州市唯一一個在2012年國家物理奧賽中二等獎的獲得者。2012年高考,我校張旗、陳粵梁、何金光3名學子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被錄取為國家飛行員,全市僅3名,學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招飛局和省考試院聯合授予“湖北省2012年度空軍招收飛行員工作一等獎”榮譽稱號。2011、2012年,我校連續兩年被評為“隨州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五、營造特色校園文化 全力引領內涵發展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敢為人先,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的校園精神,并衍生出“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好學力行,臻于至善”的校訓。制訂了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了“建設隨州一流、湖北知名的特色高中”的學校發展目標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的學生培養目標。
校園里的鋼雕、石刻、文化墻、浮雕、閱報欄、讀書長廊、感恩廣場等,無一不充滿著濃郁的書香氣息。多年的書香傳承,孕育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輔之以“孝雅勤實”為核心的學生品德文化建設等,營造了得天獨厚的校園環境,形成了和諧、厚重、典雅、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色。
六、依法治校,打造和諧平安校園
切實保障師生校園安全。加強師生安全教育,經常開展食品衛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財產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編發《安全教育手冊》,舉辦交通安全圖片展;堅持一周一次全校性的安全隱患排查,并及時整改到位;承辦防災應急知識進校園活動;制定安全工作管理網絡圖,制定安全應急預案;加強校園安全巡邏,增加校園電子報警裝置,增設校園夜間照明。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平安校園建設。
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治理。聯系柳樹淌社區、南郊派出所、南郊綜治辦等,對于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發現苗頭及時處理。保證學校門前的“暢通工程”,學校門前設立警示牌,學生出入高峰期實行交通管制,聘請交警維護秩序。得力的措施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豐富教師業余活動。定期舉辦教職工運動會,師生籃球賽;開展教職工歌詠比賽;開展教職工遠足活動和“慶元旦長跑比賽”;組織女職工舞蹈隊;組織女教師開展跳繩比賽等。
這些措施營建了溫馨教工之家,打造了和諧文明平安校園。學校先后被評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隨州市五五普法先進單位”隨州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
(作者系隨州市曾都一中黨委書記、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