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偉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企業的發展對社會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如何使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議題。本文以這一議題為背景,闡述了西方國家企業社會責任觀,分析當前中國企業關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探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給社會以及企業自身帶來的利益,進一步明確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最后提出了解決當前中國企業關于承擔社會責任問題的有效途徑,為引導中國企業承擔起對消費者和社會環境的責任提出了意見。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及其理論的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1979年,美國學者阿奇·卡羅爾(ArchieCarroll)對CSR的定義進行了總結,形成了CSR金字塔模型,在此模型中,CSR從下到上分為經濟責任(賺取利潤,這是其他責任的基礎),法律責任(依法辦事)、倫理責任(有義務做符合倫理道德,正確、正義和公平的事情)和自覺責任(也稱為慈善責任)四個方面。
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與效益
(一)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
首先,在成本內涵上,社會責任成本屬于宏觀成本的層次,在考量成本對象的范圍時,涉及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力資源等諸多方面,比傳統微觀成本層次的內容要豐富的多。其次,在成本內容上,由于社會責任成本在成本內涵上的變化,其相應的成本內容構成也略有變化。主要包括: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本,資源成本,人力資源成本,消費者責任成本,社區公益成本,其他責任成本六個方面。
(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效益
1、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助推著資源和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通過技術革新減少生產活動各個環節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時降低能耗,節約資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大中型企業對貧困地區的資源進行開發,幫助當地脫貧致富;也可通過慈善公益行為幫助落后地區的人民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事業,解決當地政府因資金困難而無力投資的問題,幫助落后地區逐步發展社會事業。
2、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從而提升經濟效益。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提高企業與公眾、企業與政府的友好關系,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與此同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降低了企業交易費用。如果企業尊重職工的各種權利或給予職工較好的待遇,使職工生產積極性提高,不僅節省企業監督管理費用而且能夠提升企業效益。
三、中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
(一)實際工資低
據中國社科院對“全國工資總額”與GDP的比例進行的計算,我國工資占GDP的比重是很低的:1998年為11.7%,2004年為10.57%,2005年為11%。而同期發達國家的這一數字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60%.極低的勞動力工資所產生的危害性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會影響勞動者的生活。對于企業自身來說,低工資難以留住的人才,使企業難以形成凝聚力,由此失去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二)工作環境惡劣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員工面臨工作環境惡劣的問題,特別是制造行業的員工,不僅是勞動強度大,而且工資低,缺少法定社會保險;工作環境惡劣,缺少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工傷、職業病等一再發生。
(三)環境污染嚴重
企業環境污染是指企業生產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質,常見的有水污染、熱污染、大氣污染,不僅破壞了環境的生態平衡,改變了生態系統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還導致工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的環境惡化。污染物沿食物鏈轉移、富集而后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
(四)缺少慈善活動
慈善心是愛心的表達,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企業享受到很多的社會資源,理應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因此,企業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多做慈善事業。然而,當今中國一些企業家和企業缺少“慈善觀”,社會責任感缺失,似乎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四、促進中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途徑
(一)政府與企業“互動”,積極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首先,政府要采取科學的干預模式,尊重公司商法的自治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公司公平競爭與公正交易的應有秩序,積極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造良好的環境并提供服務。其次,政府以完善的相關法律,加強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情況的監管,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工作走向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最后,政府應積極引導和監督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創造有利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環境,拓寬企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渠道。
(二)建立多層次的監控渠道
加強社會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監督,充分發揮輿論媒介和消費者協會、工會等社會群體組織的作用,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督體系和制度安排,以促成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社會環境。在這一過程中,行業協會應當發揮積極作用。就行業協會而言,主要應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與國際接軌,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和促導機制,以加強社會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監督。
(三)企業自身要主動對社會承擔責任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長效機制和應急體系的順利建立,離不開企業管理層在戰略層面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企業管理者要主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高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促使其將承擔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管理。企業應轉變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傳統觀念,充分認識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發展的長遠影響,進而將承擔社會責任視為事關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規劃,確保企業發展與行業進步、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相一致,實現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發展的相互協調。
目前,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承擔社會責任是每個企業義不容辭的義務。企業經濟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和前提,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經濟責任的延伸和保障,二者是辯證關系。必須堅持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并重、互相促進和有機統一的觀點,引導廣大企業正確認識并處理好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瑾.自愿性環境管理對企業價值驅動的機理分析[J].會計之友,2011(3).
[2]陳玉杰.企業社會責任是建設和諧社會內在要求[J].當代財經,2009(1).
[3]范紅.社會責任是造就品牌企業的基石[J].WTO經濟導刊,2011(2.
[4]袁聲莉,彭代武.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路徑[N].人民日報,2010(11).
[5]孫繼榮.中國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機遇[J].WTO經濟導刊,2010(6).
[6]孫繼榮.社會責任報告--企業發展的新型管理工具[J].WTO經濟導刊,2011(1).
[7]夏健明,楊德鋒.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力[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7.
[8]許以洪.基于CSP三維模型的企業競爭力提升策略[J].理論月刊,2008(6).
[9]楊貝.企業社會責任實施制度建設新探[J].會計之友,2011(2).
[10]趙建軍.西方國家關注企業社會責任[N].學習時報,2009.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頂山中心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