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范圍廣泛,本文通過對學界理論和現實實踐案例的比較分析認為環境保護部門是我國當前環境公益訴訟中的最優原告。豍
關鍵詞 環境公益訴訟 原告資格 可行性
一、環境公益訴訟概述
環境公益訴訟相對與傳統的三大訴訟而言,具有其典型特征,訴訟的主體特殊、內容也具有專門性,是一種新的訴訟形式。
(一)環境公益訴訟的概念
環境公益訴訟是指任何行政機關或者其他公共權力機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及個人的行為有使環境遭受損害或者有侵害之虞時,任何公民、法人、公眾團體或國家機關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制度。
二、環境公益訴訟原告的范圍探討
(一)學界對原告的范圍主張概述
基于環境權的理論,學界很多學者都認為享有該項權利的主體都是公共環境的維護者和受益者,都有權參與環境公益訴訟。另外,許多學者認為環境權具有公共利益屬性,因此他們提出的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范圍更為廣泛。
從學界來看,學者們對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范圍存在爭議,但無一例外,他們提出的有資格原告并非唯一主體,基本包括了公民個體、法人、公眾團體和國家機關等主體。
(二)對地方法規的考察分析
從立法層面來看,我國沒有明確規定環境權,更沒有專門的立法來對環境公益訴訟作出規定。但通過對全國各地地方立法實踐的考察,發現有不少省份都制定了環境公益訴訟相關的地方規范性文件和專門性的指示,如貴州、云南和江蘇等省。豎這些省份的規范性文件和工作指示中多傾向于主張檢察機關、社團組織、環保部門以及政府管理部門才可以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
(三)對實踐案例的考察分析
呂忠梅等教授在《中國環境司法現狀調查——以千份環境訴訟裁判文書為樣本》一文中寫到僅2006年全國進入司法程序的環境案件就多達2418件。豏這些案例中有很多環境公益訴訟的案例,實踐中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并進入訴訟程序的一般都是檢察院、行政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公民個人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進入司法程序難度比較大,法院一般也不予受理。
三、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訴訟權能優劣分析
通過上文對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進行的考察分析,本文認為我國環境公益訴訟的適格原告主要有公民個體、營利性法人組織、非法人團體、檢察院和環保部門。此外,對于自然物、環境保護部門以外的其他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后代人等主體不易作為當前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下文將從現實可行性的角度對下面幾類適格原告的資格作簡要分析:
(一)公民個體
我國《環境保護法》的第 6 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可以看出我國的公民個體享有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權利是沒有疑問的,但公民個體的財力、舉證等問題使其現實行使權利的難度很大。所以當前司法實踐中受理這一類原告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的案件很少。
(二)營利性法人組織
法人組織作為市場主體,必然也享有環境公益訴訟權,并且法人組織在人力財力上一般也有相當的實力,能夠擔負的巨額訴訟費用。但是,法人組織大多具有營利性。所以苛求法人組織作為環境公益訴訟原告的現實中可能性不大。
(三)非法人團體
這一類原告一般指的是公益性組織,如環保NGO組織和中華環保聯合會等組織。由于這類主體具有公益性和專業性,如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必然能夠很好的維護環境公共利益。但當前我國的非法人團體組織過多的依附于政府部門,因此也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當前我國的非法人團體組織還不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原告的最佳選擇。
(四)人民檢察院
檢察院作為我國獨立的司法部門,可否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學界有反對也有贊成的聲音。本文認為檢察院更多的是負責監督職能,并且檢察院自身也有專業性和專門性等條件的限制,所以檢察院只能在一定的條件限制下才可以作為原告。
(五)環境保護部門
環境保護部門作為我國的環境保護監管者,有權力運用行政手段對破壞環境的行為予以行政處罰,追究違法責任。但由于行政手段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全面保護環境公共利益,所以應該賦予環保部門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
有學者認為環保部門作為原告難免有怠于行使職權、難以獨立行使職權、剝奪了其他原告的選擇權等弊端。豐本文認為:由于行政職權具有局限性,很難完全保證環境利益不受損害,因此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并非都是因為怠于行使行政職權;并且環保部門可以采取跨區域訴訟管轄保證獨立性;在同一破環境的侵權案件中,有資格的原告都可以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所以環保部門行使原告訴訟職權不會侵犯其他原告的選擇權;并且環保部門的專業性強,提起訴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節約訴訟成本。因此,環保部門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存在問題的,也確實具有可行性。
四、總結
鑒于此,筆者認為在當前國民的公共意識和能力不足,營利性法人具有趨利性,團體組織發展不完善,難以堪當重任,檢察機關的起訴范圍受限的局面下,環境保護部門具備專業的技術和專門的人員,在環境公益訴訟的取證、承擔責任能力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選擇其為首要的訴訟原告。而非法人團體和組織只有在將來發展完善之日,才可以委以環境公益訴訟之重任。
注釋:
[1]本文并無意否定其他原告的適格性而主張原告資格唯一論,而是基于我國當前環境公益訴訟現狀,從原告起訴的可行性角度得出的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最優主體的結論。
[2]朱曉勤,何錦龍.中國水污染環境公益訴訟的發展與展望[J].2011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
[3]呂忠梅,張忠民,熊曉青.中國環境司法現狀調查——以千份環境訴訟裁判文書為樣本[J].法學,2011(4).
[4]王小鋼.為什么環保局不宜做環境公益訴訟原告[J].環球保護業務探討版.
作者簡介: 白凡,(1989-)河南人,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2級民商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