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Berkowitz
戴爾電腦創始人邁克爾·戴爾曾一度放棄對公司的日常管理大權,該公司的運營卻因此每況愈下。現在,這位億萬富翁開始重新掌控公司,希望以此重振戴爾電腦的往日輝煌。
擁有億萬身家的邁克爾·戴爾成功說服了微軟(Microsoft Corp)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資本(Silver Lake),以244億美元與其達成了戴爾私有化交易,而這也將成為全球科技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杠桿收購交易。
雖然邁克爾·戴爾曾經對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嘗試拯救Mac電腦制造商的行為大加指責,但他在聲明中卻難以掩飾自己對公司即將迎來的“發展新篇章”的喜悅之情。
投資者和戴爾本人都對公司私有化的目的三緘其口,一些分析師認為,戴爾電腦從一個大學宿舍中的投資項目,逐漸發展成為全球PC產業的領導型企業,都應歸功于戴爾這位行事魯莽、性格好斗的得克薩斯人。而他現在很渴望通過樹立自己擁有卓越遠見的形象,來挽回公司在業界的聲望。
自2007年邁克爾·戴爾重新掌舵公司以來,該公司在PC市場的占有份額便一直受到惠普和聯想兩大巨頭的擠壓而一直呈現下滑趨勢。現在,戴爾已經淪落到必須努力止住自身PC銷量急劇下滑的境地。
“邁克爾·戴爾再次顯得饑餓無比。30年前,我們認為他渴望的是成功和財富。現在,在2013年,我們認為他所渴望的是重振旗鼓以及平衡自己的個人資產負債表。今天,他所擁有的優勢,是遍布全球的品牌力量和銷售網絡。”投資咨詢機構Discern Inc.執行董事兼研究分析師辛迪·肖(Cindy Shaw)說道。
在二十一世紀初,戴爾就被業界奉為創新的楷模。他首創了個性化電腦訂制的線上服務,并且與亞洲的零部件供應生產廠商緊密合作,以保證公司產品成本長期處于較低水平。
然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第四季度,戴爾在全球PC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11年同期的12.5%下滑到10%左右,而戴爾產品的銷量也相比同期大幅下滑了20%。
戴爾尋求私有化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想法:早在2010年6月,邁克爾·戴爾在一次投資者大會上表示自己以前考慮過這一選擇。直到現在,這位47歲的億萬富翁才正式決定將公司私有化。
如此一來,戴爾可以通過集中精力發展高利潤的企業IT和服務業務來實現自身財富增值。與此同時,也能擺脫管理公開上市公司的種種煩惱。
但對于靠個人電腦訂制起家、往日星光已然褪去的戴爾公司來說,想要與包括惠普和IBM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一較高下,絕非易事。
即便戴爾公司的衰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邁克爾·戴爾仍在不為周圍人所知的情況下,在投資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逐漸加大了自己的賭注,為戴爾私有化提供了更多的私人資金,包括戴爾公司16%的股權以及私人投資公司MSD Capital的部分現金都將全部貢獻給這樁買賣。
“對于邁克爾·戴爾來說,如果想要更加靈活地管理戴爾公司,這是一個好機會。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以前在PC市場面臨的挑戰會因此消失。”投資機構FBN Securities的分析師希伯利·塞拉非(Shebly Seyrafi)指出。
哥們,我的戴爾電腦在哪里?
1984年,邁克爾·戴爾用1000美元的資金一手創建了這個誕生于他大學宿舍的戴爾公司,并帶領它走到了個人電腦產業的巔峰。
戴爾公司的電視廣告宣傳語“哥們,你得買臺戴爾電腦(Dude,youre getting a Dell)”成為21世紀早期風靡世界的廣告語。
戴爾公司的早期成功,使得他有足夠的財富來創立MSD Capital——這家公司在美國3個城市雇傭了80個人,這些人都是投資好手,從股票到房地產,他們的投資面幾乎無所不及。最新一期美國《福布斯》雜志將他列為世界上排名前五十的富翁,而據估計,他的資產也接近160億美元。
戴爾第一次移交權力是在2004年,他的助理凱文·羅林斯接手首席執行官一職。在羅林斯剛剛接手公司時,戴爾電腦還是業界中的翹楚,而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戴爾的銷售額和售后服務卻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直到2007年1月,邁克爾·戴爾重新出山,才減輕了投資者的擔憂情緒。
在邁克爾·戴爾重新掌權的六年時間里,戴爾的市場份額和股價仍在繼續下滑。財務報告顯示,從2007年到2012年,每投資100美元在戴爾的股票中,只能收回75美元,這其中還包括了所有分紅的再投資。戴爾公司的收入超過一半來自個人電腦和服務器產品的銷售,而現在著PC需求的持續疲軟,整個產業都處于水深火熱的掙扎之中。
盡管在收購流言第一次破滅時,戴爾的股價曾經有過上漲,但是相比戴爾重新掌舵公司時,戴爾的市場份額仍下降了大約一半。
在那段時間里,股票市場中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消費者們各種業務的取向也開始向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方向轉變——在這方面,戴爾做得不是很好,而它富有標志性的個人電腦訂制服務也近乎銷聲匿跡。
這種下滑因為邁克爾·戴爾的自負而被無限地放大,而這有時也會將他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最有名的便是他和斯蒂芬·喬布斯之間的口水仗。
當喬布斯在1997年重新接手蘋果公司時,戴爾曾經說過,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們最好趕緊關門閉市,并將錢都還給那些股東。而他也因此聲名大噪。9年過去了,喬布斯笑到了最后,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遠超戴爾。盡管最近蘋果的股價也在下降,但是瘦死的駱駝終歸要比馬大——蘋果公司的規模大約是這家前個人電腦產業翹楚的20倍。
即便現在戴爾選擇了私有化的道路,公司的前景如何仍將取決于未來的合伙人——他們如何幫助戴爾復興,他們付出多少努力,都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微軟就已經為戴爾私有化提供了20億美元貸款。
宅男中的億萬富翁Michael Dell
邁克爾·戴爾的故事聽起來就像是商業界中的童話故事。一名身無分文的大學生,僅僅懷揣著夢想,便革命般地重塑了計算機銷售產業。戴爾于1965年出生于得克薩斯州,就讀于奧斯汀的得克薩斯大學,起初,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但大學生活使他變得越來越宅,而后,他便成為了宅男中的億萬富翁。
在父母位于休斯頓的家中,年輕的邁克爾曾經拆卸過一部蘋果電腦,而這也是他的第一筆買賣。戴爾開始走出宿舍并銷售電腦。而一種十分具有創新性的營銷手段也應運而生:戴爾越過了那些零售商,直接將電腦送到顧客們的手中,他也會根據顧客的具體要求為他們訂制電腦。他之所以這么做,先決條件便是在個人電腦銷售行業中,從未有過個性化訂制服務的先例。戴爾此舉開創了計算機銷售業中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的先河。在1984年,年僅19歲的戴爾便用1000美元一手創辦了戴爾電腦公司。
今天,戴爾公司仍會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向自己的顧客們提供與產品有關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而他們的經營方式也頗具創新性:戴爾的產品并不是在訂購后生產的。顧客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一臺個人電腦,而在收到各種各樣的需求后,戴爾公司便會很快地將電腦組裝起來。
邁克爾·戴爾曾在得克薩斯州的一次企業家會議上這樣概括自己成功的秘密:“不要因為周圍人的影響,或是感覺這樣做能賺大錢而開始創業。要知道,你應該為了自己所熱愛的而創業;要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而創業;要為了長期貢獻社會而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