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瓊
黑莓
黑莓在推出被視為救命稻草的操作系統BlackBerry10和兩款新手機的時候,可能已經作出放棄中國市場的決定,新品首發不包括中國,中文也不是系統操作語言。事實上,的確有包括跨國公司中國區在內的很多公司都將公務手機從黑莓更換為iPhone。
摩托羅拉
這個最早推出中文顯示手機的品牌2012年在中國大幅裁員1000人,連續低迷的業績甚至可能使其在市場上消失。失敗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對中國市場的定位不清晰,主打外觀概念讓其在移動互聯時代慢了好幾拍。當然,谷歌收購之后它也沒能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
標致雪鐵龍
標致雪鐵龍集團2012年的財務報告非常嚴峻,全年虧損已經達到50.1億歐元,全球業務中只有中國市場盈利,2012年6月在中國布局的DS車型銷售被寄予眾望,但品牌培養勢必會拉低利潤,對于急需利潤支援的集團公司來說,2013年可能就是生死大考驗。
微軟
Surface RT在中國平板電腦市場中的份額只有1%,暫時還不能成為其在中國的營收增長主力。在PC廠商沒有出貨量的背景下,理想主義的微軟卻想出了將中國區Win8從248元提價到1998元的招數。培養用戶體驗的時期卻讓更多人買不起產品,微軟需要更聰明些。
家樂福
家樂福2012年的全球銷售收入同比僅增長1%,跌至七年來的最低谷,中國市場則以同比增長10.8%的業績成為其在海外的第二大市場,但同年的關店潮卻讓這個本該蓬勃發展的市場前景也并不樂觀,因為競爭實在太激烈了,對手們的日子也都不好過。
百勝餐飲集團
百勝2013年第一財季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0%,旗下肯德基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4%,必勝客下降了2%。對于百勝而言,營收占到一半以上(接近51%)的中國市場對其至關重要,尤其是修復中國“速生雞”事件的影響,可能需要比之前戰略擴張更長的時間。
HTC
HTC發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凈利潤為10億新臺幣(合約3400萬美元),已經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HTC希望在中國大陸市場通過基于C2B模式的“個人手機定制”業務,以及打通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已經成為這個傳統制造商尋求核心競爭力的新嘗試。
必和必拓
這個全球礦業第一的公司也開始利潤下滑了,其2012年下半年凈利潤大幅下降58%。中國是關鍵因素,未來五年中國對礦業產品的需求年增幅將從15%至20%降至2%至4%,礦商們不得不將重心放在削減成本上。不過即使如此,他們失意的也只是暴利時代不再而已。
匯豐
匯豐交出的業績答卷應了所有人的猜測,2012年匯豐在全球出售了47項業務的情況下,稅前利潤仍僅錄得206億美元,較2011年降幅達6%,營業收入也較上年減少5.4%。接下來,匯豐計劃通過在海外增設中國企業服務部,繼續依靠中國公司增加營收。
雅虎中國
1月底,雅虎中國下線了雅虎音樂和雅虎翻譯服務。包括谷歌和亞馬遜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容易在中國遇到水土不服,即使雅虎已經有了中國基因(被阿里巴巴收購)。與其他互聯網巨頭在中國面臨的政策性限制不同,雅虎丟掉中國市場更多在于自身決策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