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康

最近我們看到,中國在建立更加開放、更加透明的金融市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由于新政的大力實施,我們已經出現了金融創新和跨越發展的嶄新形勢。在這里,我主要講五個方面。
第一方面,大財富管理的新興領域要求我們改進責任制和問責制。過去的責任制和問責制已經不能適應我們從業范圍的大大拓展,應當進一步明確相關產品和市場的規則、政策的制定分工和協調合作、信息的共享等。另外,有些監管出來時是不是需要規定一個拓展的民主協商程序?我覺得在現在多個行業監管機構共同監管的局面中這樣做是比較有指導意義的。如果做好的話,大財富管理和創新新政使得監管套利大大減少,也不會使得做同樣產品和同類服務的機構之間出現惡性競爭。
第二方面,中國是很大的經濟體。在改革開放新政出臺的時候,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分屬機構,都會出現一些對法規解讀不一致的現象,或者在依法監管、依法內控方面缺乏統一的規管標準、統一的執行力度。我們怎么樣在這些方面做得更好來跟進新政突飛猛進的局面,應該是值得大家討論的。
第三方面,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們要共同努力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包括哪些呢?
一,在中國,企業的改革和治理建設還有一些滯后,資本配置并不主要受市場的驅動,這樣就會導致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的時候出現一些情況,比如面對公司治理時會出現做得辛辛苦苦、投資回報率卻比較低的問題,甚至會萌發爭項目的源頭上的問題,續作項目過程中也會出現腐敗行為。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會嚴重損害機構甚至于監管者的市場形象和機構聲譽。所以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在我們國家仍然是艱巨的、根本的建設任務,這就需要我們深化改革,增加透明度。
二,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環節。我認為債券市場應當更多地采用國際慣例來加強自己的活力和公平性,為將來逐步開放資本項下的自由流動做好扎實準備,采用國際慣例也便于國內市場與亞洲和其他國際市場充分接軌。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一級債券市場是亞洲最大,二級市場中中國也出現了重大的突破,但是總體缺乏活力。加快利率市場化正在形成共識,各個市場主體都應當為二級市場能寄予有效的收益率曲線實現活躍交易和科學創新來共同努力打好基礎。
第四,我建議進一步改進稅費和審批的做法來支持我們的實體經濟。首先我堅決擁護營業稅改增值稅,并認為對銀證保以及其他金融服務業企業應該加快實施。其次,相關部門在合理規范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收費問題上做了大量工作,金融行業負責任地、透明地向市場傳達平等一致的收費和定價有利于公信力的提高;再次,我們應當呼吁和研究壞賬核銷和抵押品處置中的稅費核減,進一步簡化手續和降低金融業的成本;最后,要提高監管機構在牌照審批上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預測性,減少法律在實施當中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重復的多重審批。
第五,我們越是在金融新政改革中往前走,越是要注意到國際上防范資本的巨額流入和流出的風險以及匯率風險所具有的巨大現實意義。(稿件為作者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演講整理,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