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了,要多熬棒子骨湯喝哦”,對這樣的貼心囑咐,很多人都照章執行。實際上,喝棒子骨湯真的能促進骨折病人的康復嗎?本期,請看看成都骨科醫院創傷病區主任劉益民的專業建議。
臨床上骨折治療的主要原則是整復、固定、功能鍛煉,同時保證提供合理充足的營養,這樣骨折才能完成愈合,恢復正常的功能。就好比修房子需要原料一樣,骨折的愈合需要相應的鈣磷等元素,而這些物質均來源于患者的飲食搭配及相應的藥物,其中膳食的搭配與禁忌直接關系到營養的均衡和吸收。
但骨折愈合是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而且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骨折部位、以前的健康狀況、治療方法都會影響骨折的愈合過程。飲食僅僅起到輔助作用(提供一定的營養物質),通過飲食明顯縮短骨折愈合時間是不太科學的,但研究確實已經證明某些食物會加快骨折愈合。
那么,骨折病員的飲食應該遵循什么原則呢,我們建議遵循醫療原則,飲食補充分階段分重點進行。
早期(1—2周)重蛋白補充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太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可以生”、“瘀去新骨生”,這一階段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同時。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此階段骨折端主要是破骨細胞為主,它主要以清理作用為主,為后期的骨痂生長和重塑預留空間。
原則:此階段不宜進食不易消化吸收、富含鈣磷等物質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
具體安排人體所需的五類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都要保證攝入,要特別注意增加蛋白攝入量。
食材的選用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食用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燉甲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會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后關節功能的恢復。
中期(2—4周)多吃含鈣食品
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疼、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從現代醫學的角度,此階段骨折端主要以成骨細胞為主,它的主要工作是重建骨骼,骨痂的生長和重塑都是它的原因;那么此時它就需要大量的“原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營養物質。
原則:飲食上由清淡轉為補充高營養,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
具體安排: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多吃含鈣的食品和促進鈣吸收的食品對骨折有益,如蝦米、芝麻醬、豆制品、奶制品等;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是骨折愈合促進劑,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益骨折病人康復。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鮮棗、獼猴桃、草莓、桂圓、荔枝、柑橘等,蔬菜西紅柿、辣椒、甜椒、苦瓜、豆瓣菜、花菜、青莧菜等;補充礦物質:多食富含銅、鋅、鐵元素的食物。海產品、黃豆等含鋅比較多;麥片、蛋黃等含錳較多;補充纖維素:多食蔬菜、水果,除了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外,還因纖維含量高,可增加腸蠕動,防治臥床期間易發生的便秘。
后期(5周以上)最宜進補
受傷5周以后,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后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
原則:飲食上可給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高鋅、高銅的飲食,以利骨折愈合和機體消耗的補充。
具體安排:食材的選用沒有明顯禁忌,以高營養,好吸收為主。同時可以少吃多餐,增加營養的吸收。注意食物調配和烹調技術,飯菜色香味俱全,使病人增進食欲,增加飲食量,以滿足機體對營養素的全面要求,骨折達到愈合一般需要8—12周,兒童骨代謝比成人旺盛,生長的周期短,需要的營養更多;因此,飲食供給上要根據老人、婦女、兒童體質各異的特點,滿足其機體需要,才更利于骨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