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革命,經過近3年熱火朝天的跑馬圈地之后,正在進入一個更為理性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商業化和貨幣化成為越來越多重量級移動互聯網企業最為重視的因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移動互聯網開始了國際化的征程——這是因為,相比于中國本土市場,海外市場在商業環境上更成熟,更容易找到商業模式實現盈利。
人們常說,互聯網無國界。中國互聯網產業一直有著強烈的國際化情結,有著執著的全球化夢想。我個人的感慨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功都是基于本土市場,能真正稱得上全球化的互聯網企業,幾乎找不到,這是一件非常讓人遺憾的事情。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之夢,終于找到了更理想的突破口。毫不夸張地說,這將是一個歷史性戰略機遇。
目前,移動互聯網已經形成了清晰的全球性渠道——蘋果App Store、Google Play(原Android Market)以及來自Windows Phone系統的Market Place等智能操作系統官方應用商店,都可以為全球各國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提供平等的國際化渠道。這種主流的應用商店運營模式為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打開了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道門。
與此同時,海外移動互聯網市場擁有更好的盈利環境。相對于競爭異常激烈的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海外市場更多考驗著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強調產品本身特點,對于專利及知識產權的投入極大,為移動互聯網企業、創業者及投資者的盈利提供保證。
再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基本與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市場同步。從渠道方面看,大家又都面臨著基本相同的舞臺,因此,這個時候真正比拼的就是產品力。事實上,包括點心在內的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取得國際化的突破性的進展。
移動互聯網模糊而沒有界定的全球化局面,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創造了各種可能。除了少數的基礎型應用,全球大多數用戶只關心應用是否好用,并不關心手機上某款應用的出處、背景,這些在早期游戲產品海外模式的成功已經初窺端倪。事實上,無論是游戲還是工具類軟件,中國開發者們已經有多款應用曾經或者正在海外的應用商店內名列前茅。這些開發者,有的是PC互聯網和WAP時代的先鋒力量,有的則是更廣闊市場豁然開朗之后的一鳴驚人者。
對于我們來說,現在除了需要掙脫模式的藩籬,更有意義的還是塑造更為精致優良的工具類產品。從產品的設計模式來看,海外用戶與國人存在巨大差異。中國人喜歡All in one,一個工具把所有事情都解決,即使很多功能用不上,依然樂于感受著它的附屬價值。但是海外用戶喜歡專業化工具,一個工具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一個功能過于全面的產品反而讓他們有所質疑。所以在海外,點心的策略是推出定位精準、單一功能優勢明顯的系列工具,這與國內市場理念完全相反,雖然我們已經邁出較為成功的第一步,但如上所說,這也意味著有更多地方需要我們去探索。
當然,對于現在國內所有的突圍者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海外化還很遙遠。海外化的主要衡量標準,還在品牌全球影響力上,而用戶、收入、團隊來自國際市場不能算是海外化。確定產品定位,有成效的研發,再加上出色的運營、營銷、客服等環節,才足以支撐,而我們現在只是做到了產品研發和運營的部分。
在移動互聯網自由的大環境下,早期的圈地運動還是大有可為的。所以,開發者著眼于海外市場,正視移動互聯網的國際化,才會真正獲得更有意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