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對于學生來說這是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必要手段。首先,學生通過完成作業能及時發現上課沒有掌握的內容從而可以向老師請教來解決問題;其次,它能幫助學生鞏固深化課堂教學知識。課外作業對于老師來說也是教師檢驗教學結果、指導學生繼續學習、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重要手段。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對于書本上知識掌握的程度僅僅通過課堂的提問和檢測并不能很好的達到預期效果,課外作業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教師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因此作為日常學習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英語課外作業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功能。然而,傳統的作業布置卻存在著弊端,那么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有效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傳統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1.傳統作業多為機械性操練,形式單一
傳統作業布置多以聽磁帶、抄單詞、背單詞、背課文、做試卷為主。眾所周知英語學習中詞匯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教師天天布置單一的抄單詞背單詞而不加以應用或是背誦方法指導那么這樣枯燥的內容恐怕是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久而久之對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幫助。其次,高考中英語試題多為選擇題,因此,傳統作業布置中做試卷也占據了很大比例,一天一張試卷的情形也不少見。如此日復一日的作業內容封閉僵化,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創造能力。
2.傳統作業只重“量”不重“質”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為應對高考壓力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斷將重點向增加學習時間和作業量方面傾斜。教師只強調“精講多練”中的“多”把學生當作是儲存知識的容器而忽視學生的接納能力,每天大量的作業只能讓學生疲于應付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及其容易導致作弊的現象發生。這樣的“精講多練”實為耗時耗力,達不到應有的檢測效果。
3.傳統作業布置忽略個性差異
傳統作業布置中教師都是統一布置作業幾乎很少有讓學生自選作業的,作業難度更是“一刀切”忽略個性差異。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課堂內容理解的能力不同,對作業的接受能力和完成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師忽略這一事實布置無層次性的作業無外乎是抹殺了學生的差異性,好的只會更好,差的依然很差。
4.傳統作業遠離學生生活體驗,忽略交際功能
傳統作業布置中很多教師對作業的處理都是采取“拿來主義”,用統一的配套練習或是課后練習,這樣的作業內容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傳統作業更側重鞏固性而忽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現在很多學生英語語法掌握得好詞匯量也大但卻不能開口講流利的英語這一現象的出現并非偶然。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還要在課外作業設計中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使學生不再受枯燥作業的束縛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自我的探索合作研究實踐能力。
二、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有效布置英語課外作業
1.作業布置應遵循的原則
(1)作業的針對性——教師應針對課堂內容圍繞課堂教學重難點聯系學生生活和學習水平有目的性的布置課外作業,以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2)作業的差異性——布置的作業不能一刀切讓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自我展示的機會尤其是對于后進生要通過布置相對容易的作業讓他們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從而逐步提高成績。
(3)作業的趣味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4)作業的有效性——教師不能因為教學時間緊而匆匆布置作業。作業要精選,量要控制好。在布置完作業后要確保學生了解自己的任務,適當地就作業的目的和意義以及完成作業的途徑給予學生以指導,同時在檢查作業時要科學評價從而才能讓作業更加有效,真實檢測學生水平提高學生能力。
(5)作業的實踐性——《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點的英語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教師應遵循新課標的理念,在基礎訓練之余給學生布置具有創新性實踐型的作業如:戲劇表演、手工制作、演講等,這不僅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也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實踐創新能力。
2.多樣的作業設計
筆者認為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兼顧一些傳統作業但更要注重量的多少和重復性避免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課標》提到“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因此,課外作業的形式需要有所變化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此就筆者結合平時的一些做法提出一些多樣化的作業類型。
(1)預習作業。課前的預習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在課堂上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里所說的預習是針對課文背景知識的預習,學生可以借助書籍網絡查找一些有關作者或課文內容的知識,老師也可以提供一些網址和書籍名。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教材Unit3 L1 Festivals這一課時,筆者就讓學生課下先搜集國內外大的節日以及慶祝方式以表格的形式按照時間順序用英語寫下來,第二天上課前就可以先聊聊這些節日烘托氣氛,再進入課堂,這樣就能吸引發學生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有關節日的表達做鋪墊。
(2)表演。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演員,給他們一個舞臺就能充分顯示他們的才能。《課標》說道學生應“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語言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表演的形式能鍛煉學生的口語提高學生膽量和自信心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其形式包括很多如:朗誦、演講、戲劇彩排、采訪等。筆者曾給每個學生機會讓他們做weekly report,這是一種簡短的演講形式,學生可以圍繞學習、生活、家庭朋友等話題展開也可以朗誦演講稿。每周五下達任務學生可以利用周末做準備,然后利用課前或早讀五分鐘進行演講活動,學生可以就演講內容提問或作出評價。自從開展這一活動后,筆者發現有的膽小的孩子通過這次活動增強了自信也敢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
(3)手工設計。手工設計能讓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筆者在教授完北師大教材Unit4 Communication Workshop中writing: An Internet Page 后就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網頁介紹一個地方,可以是城市可以是景點。學生們的作業大大超乎意料,他們有的是用彩筆手繪有的是用紙張打印出來作品極富想象力,后來筆者將幾個具有代表的作業張貼在教室的公告欄,引起學生和各授課老師的圍觀,相信這肯定能讓學生增強自信愛上英語作業!
以上就是筆者對課外作業布置的看法。總而言之,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采用對學生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容學生的差異,豐富作業形式,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成為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體會學習快樂的源泉。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