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祥權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應吃透教材,認真備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直觀性和實效性;重視基礎性。
關鍵詞:課堂學習氛圍;教學直觀性;知識教學
我在30余年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多年教學成績名列前茅,曾于1988年、1989年、1994年3年教學統考成績獲全鎮同類學校第一名,2000年任初中八(1)班數學教師,在全校同年級多個教學班中超年級人均分7.1分;結合自身教學經歷反思,我體會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吃透教材,認真備課
備課時,要準確把握課時目標、知識重點難點、知識基礎基本技能、知識深度廣度,同時理清教學程序中的每一個環節。備課時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備好教法、學法,即結合學生實際,每節課采用什么教法,學會目標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使學生適應、滿意于此教法。備課時,對不同成績、不同的學生練習題型的難易以及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怎樣順利達成課時目標都得有所預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作為學科教師必須熟悉教材,把握教法,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
二、教師精心構建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上新課前,首先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為新課掃清障礙,例如在上新課前,教師首先提出與本節新課題極其關聯而學生較熟悉的問題,必定學生躍躍欲試,這時再抽學生作答,就把學生的思維、精力輕松引入課堂之中,這也基本形成了課堂學習氛圍,這一環節實際就是為上新課做好鋪墊。然后教師提出新課新問題,讓學生處于懸念之中、沉思之中、討論之中,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熱情,進而進入新課內容;教師講課要努力做到語言清晰、講述清楚、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確保將學科知識透徹傳授給學生。同時每一節課教師要精神飽滿、充滿激情,盡力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特別要避免上課時精神萎靡、語言平淡枯燥、一言堂滿堂灌,甚至死氣沉沉,記住“兢業心思,瀟灑趣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最好適時穿插一些幽默性、趣味性、激勵性等鼓勵性評價語言,給予學生精神鼓勵,以真正營造良好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加強直觀性,增強實效性
對于數學學科,課堂上教師應該有效設計和充分利用課本直觀圖形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避免抽象性,使學生易于形象思維,加深理解。同時盡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列舉身邊學生熟悉的事例以讓學生親自體驗、親手操作、大膽探索、其樂融融,使學生從中真正體驗到學習成功與滿足的快樂。但是,我曾經見過如此課堂現象,某教師在黑板上既不板書課題又不畫出幾何圖形,就讓學生看著課本給學生講“這個角等于那個角”“這一條線段等于那一條線段”等,既不直觀又使學生十分含糊,這種課堂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學科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直觀圖形應有的直觀性,應該從多渠道、多途徑、多方位增強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實效性。
四、重視基礎性,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現在農村一部分中小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甚至有一種厭學情緒,作為教師,重視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雙基”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要特別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這是上好一節新課、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根本保證與有效途徑。同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參與作用,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學績差異抓好課堂基礎練習、綜合練習、由淺入深、各個擊破、逐類旁通;教師必須為每一位學生傾注師愛,盡力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潛能,耐心輔導轉化學困生,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進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道真自治縣三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