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軍
摘 要: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是數學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思維活躍的體現。在教學中由教師提出問題,固然可以促使學生思考,但總是被動的,讓學生在思考時產生疑問,主動提出問題,效果才是最好的。
關鍵詞:欣賞鼓勵;激勵發問;樹立問題意識
一、創設和諧的情境,欣賞鼓勵,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教師精心創設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預設學生能提出問題的各種可能,然而能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的學生總是少部分或寥寥無幾,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不懂得整合有用信息,不知道如何尋難提問。(2)教學氣氛有時過于嚴肅,學生有恐懼感不敢提問題。(3)部分學生信心不足,總擔心提的問題不適,會遭他人譏笑,而不敢提問題等。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認為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教師就要努力創設和諧的情境,欣賞鼓勵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從事某項學習活動時,才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勵發問,讓學生學會提問題
學生有了提問題的勇氣和欲望,并不等于就能提出問題了。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有的數學課堂多是教師向學生提問題,很少有學生向教師提問題的現象,往往是教師把學生能產生的疑問都考慮到了,學生只是單純回答問題,久而久之,造成學生一是不敢提問題,二是不知從何提問題,三是形成惰性。這樣,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創造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設既接近教學內容,又是學生熟悉的或常見的、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1)在知識的“生產點”上找問題,即在新舊知識的遷移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2)在知識的“結合點”上找問題,就是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上發現和提出問題。(3)從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學生一旦有了強烈的愿望,就會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學會提問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養成提問題的習慣,對于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過程中,同時需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積極思考,內化、提升數學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戚氏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