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露
摘 要: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會采用游戲這種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唱唱跳跳、玩玩演演,形式多樣,喜歡玩游戲的學生也是激情飽滿,高興得不亦樂乎。因此,學生總是會很期待這節課教師會設計什么樣的游戲,教師則會在備課時冥思苦想各種游戲來吸引學生,這需要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就要認真考慮游戲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游戲環節;全面性;目的性
一、注重游戲的全面性
在前不久的一次關于數字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游戲,在紙條上寫下八個數字,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從每組中選取四個學生依次排好在黑板上用英語寫出數字單詞,這樣的接力賽學生興致很高。除了參賽的成員,其余學生在下面不停地喊著:“加油,加油!”當時沉浸在這份愉快氣氛中的我由衷地產生了成就感,但是等上完課再反思這節課時,就會發現,這個游戲雖然氣氛不錯,可實效性又有多少呢?參與的學生只是這八位學生,而當沒有勝利時,這些成員又成了其余學生的攻擊對象,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一定要充分體現游戲的主體是全體學生,使全員卷入游戲中,教師在進行游戲時,不要被游戲的熱鬧表象所迷惑,不管是集體游戲還是小組游戲,不應讓小部分學生做主角,大部分學生作陪客,而是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做,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去。
二、游戲要有目的性
如果只為了課堂上熱鬧點,學生好玩點,游戲根本沒有意義,教師就不必采用,游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成了游戲娛樂課,反而更得不償失。有這樣一節關于科目的一課,主要句型是:Is it...? Yes, it is. / No, it isnt.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將最近學的科目分別寫在單詞卡上,找幾位學生到講臺前背對全班同學,我抽取其中一個讓全班同學看到,而讓講臺前的同學用Is it...?來猜,其余同學用Yes, it is 或 No, it isnt 來回答。這樣的游戲我認為是可行的,這個游戲結合實際使學生明白正確運用句子進行實踐活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因此,在我看來,游戲是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教學手法,它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更讓我們的課堂變得高效、精彩。但游戲的積極作用是否能發揮至最大化,跟教師的設計有著根本的關系,只要我們教師能把握游戲的特點,大膽實踐、積極反思,就會使游戲成為我們教學中的亮點,并為我們的教學增彩、增效。
參考文獻:
孫楚芬.教育需要愛,也需要策略.教育導刊,2012(11).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