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梅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和設疑布謎、創造懸念等多種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數學興趣;靈活;主動意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興趣重在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和設疑布謎、創造懸念等多種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設置懸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針對學生好奇、幼稚、喜歡刨根問底等心理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巧設矛盾沖突,創造懸念,抓住學生急于想知道的迫切心情,培養他們的主動意識。
二、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平鋪直敘,容易使學生的思維疲勞,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接受,而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疑問,往往能起到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如,在教學“倒數”這一概念時,我首先出示板書“4×( )=( )× ( )=( )×( )=( )×1=1”,接著問:“誰能很快填出括號中的數,使其乘積都等于1?”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躍躍欲試的心理。在解疑中提高了興趣,引導出概念。
三、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直觀演示,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幫助他們理解知識,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面積單位”時,學生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很模糊,我就讓他們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表示,大拇指的指甲蓋大約有1平方厘米,手掌大約有1平方分米,四個同學手臂圍成的正方形大約有1平方米。這樣通過比較,學生明確了單位面積的大小。
四、采用形式多樣的練習,提高興趣
學生的技能技巧是在不斷的練習中形成和發展的。練習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并靈活地應用,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練習,使學生在聯系中獲取知識,鞏固知識。
首先,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如口答、筆答、填空、判斷等。其次,設計的習題要有層次性,適合不同層次的要求。教學寓教于樂,學生樂學了,知識掌握得也就好了。
五、在教學中培養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主動性
如,在教學“面積單位”時,讓學生自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教學中用來測量課桌面的大小和鉛筆盒的大小,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也會很好的。
參考文獻:
唐繼延,周龍軍.現代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選講[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