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物理規律除了用文字、公式表達以外,還可以用圖象表達,用圖象表達規律具有簡明、形象、直觀的特點。物理圖象是一種特殊而形象的數學語言和工具,運用數和形的巧妙結合可恰當地表達各種現象的物理過程和規律。利用圖象不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形象,動態變化過程清晰明了,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明確,還可以恰當地表達用語言難以簡明描述的物理情境,啟發解題思路。應用圖象法求解物理問題具有直觀、快速的特點,可以避免復雜的運算過程,使求解過程得到優化,尤其是v-t圖象的靈活應用顯得更為奇妙。
關鍵詞:v-t圖象;加速度;物理方法;運動學
一、v-t圖象理解
①表示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②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④表示物體做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⑤交點的縱坐標表示t1時刻具有相同的速度v1但不相遇。
二、v-t圖象的應用
1.根據v-t圖象判定物體運動性質
例1.一輛汽車沿著筆直的公路行駛,其速度圖象如下圖中折線OABCDEF所示。
說明圖中OA、AB、BC、CD、DE、EF各線段表示的是什么運動?
解析:OA段物體做正方向勻加速直線運動,AB段做勻速直線運動,BC段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末速度為零,CD段靜止,DE段做負方向的勻加速直線運動,EF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點評:同一坐標系中,根據速度的正負符號判定速度的方向,根據速度的絕對值判定速度的大小,根據v-t圖象的形狀判定物體的運動規律。
2.巧比加速度
解析:依題意作出物體的v-t圖象,如下圖所示。圖線下方所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由幾何知識知圖線②、③不滿足AB=BC。只能是①這種情況。因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 點評:本題是根據圖象進行定性分析而直接作出解答的。分析時要熟悉圖線下的面積、斜率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3.巧比速度大小 例3.右圖為一做直線運動物體的v-t圖象,它的初速度為v1,末速度為v2,則物體在t1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 ) 解析:從圖象上看物體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用基本的規律和定義不容易分析,但我們比較熟悉勻變速直線運動,且知道v-t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數值上等于位移,則可知物體與同樣的時間內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要大,由勻加速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v=(v0+vt)/2可知正確的答案為B。 例4.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時間內的位移為S,它在中間位置的速度為v1,他在中間時刻的速度為v2,則v1和v2的關系( ) A.當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v1小于v2 B.當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1小于v2 C.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v1大于v2 D.當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1大于v2 解析: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分為勻加速直線運動和勻減速直線運動,如果用公式證明較繁瑣且不宜推導,用v-t圖象則簡單,如下圖所示,物體做勻加速運動中間時刻t/2處的速度為v2,此時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小于S/2,所以S/2處所用時間在t和t/2之間,所以v1大于v2,同理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v1大于v2,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v1等于v2。 4.巧解追及問題 例5.甲車以3m/s2的加速度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乙車落后2s在同一地點出發以4 m/s2的加速度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二者運動方向一致,在乙車追上甲車前兩車的最大速度是( ) A.18m B.23.5m C.24m D.28m 解析:甲乙的v-t圖象如上圖,取時間t1時刻甲乙的位移差為四邊形ABCO的面積,時間t2時刻甲乙的位移差為三角形ODC的面積,可見在t1-t2時間內甲乙的距離在逐漸變大。時間t3時刻甲乙的位移差為三角形ODC的面積減去三角形DEF的面積,可見,在t2-t3時間內甲乙的距離在逐漸變小。所以t2時刻即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設時間為t則有3t=4(t-2)得t=8s,則S=24m。 5.巧求極值 例6.摩托車從靜止開始,能以a1=1.6 m/s2的加速度沿直線做勻加速運動,也能以a2=6.4 m/s2的加速度作減速運動,摩托車的位移是1.6 km,則摩托車所需的最短時間和運動過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析:摩托車的運動有兩種可能方式:一種方式是先做一段勻加速運動,中間一段做勻減速運動,最后一段做勻減速運動;另一種方式是先做勻加速運動,后做勻減速運動。分別作出兩種運動的v-t圖象,注意到位移相等。從圖中很容易看出第二種運動方式時間最短(兩部分面積相等)。 三、v-t圖表解題步驟 解決v-t圖象題可按以下步驟: ①建立直角坐標系畫出圖象; ②確定圖像的意義(圖線斜率、截距); ③由已知建立函數關系式求解。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