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斌
摘 要:高一學生數學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知識銜接和教師教學方面的,也有學生思想、學習方法方面的,還有家庭方面的等多種原因。
關鍵詞:數學成績;下滑;因素
有很多學生和家長很迷惑,為什么上初中時學生的數學很好,而上了高中不到一年,成績下降這么快呢?有的家長懷疑,是不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思想有問題;有的學生甚至懷疑,數學還能不能學好,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筆者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和比較初、高中數學的教與學,在此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初、高中對知識的要求和數學思維的變化,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一方面因素
初中知識往往內容膚淺、具體,偏重于實數的運算、公式的套用,題型少而且簡單;思維直觀,一些題目只要學生稍微加以思考就可以解答;對于不少定理沒有給出嚴格的論證,大多直接給出定理或公式,學生記憶之后就可以直接套用。另外,初中知識難度小,直觀性強,對于每個概念都配備大量的習題和練習;教師通過反復訓練、重復記憶的方法而不是理解的方法,使學生熟悉每一道題的求解過程。而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提升了一個層次;思維大多是抽象的,要向縱深發展,只靠簡單的記憶和套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高中數學一開始就給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集合、映射﹑函數等數學知識,緊接著是抽象性更強的集合運算、函數的知識,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要求更提高了一個層次,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思維的形成、排列組合及實際應用問題等。如某高一學生做這樣一道習題:已知sinα+sinβ+sinγ=0,cosα+cosβ+cosγ=0且0<α<β<γ<2π,求β-α的值。許多學生能求出cos(β-α)=-■,但是卻沒有注意到0<β<α<2m從而未能得出正確答案。
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開放性思維品質的形成,是影響學生成績的另一方面因素
高一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程中滿足于上課注意聽、下課只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被動地學習,沒有養成開放的思維品質,沒有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多數學生只是機械地跟隨教師的思維,缺乏積極思考的習慣,學習不能持之以恒,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自己去尋求解決的辦法,而是等待教師的講解。
許多學生進入高中后,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為課前不預習、上課懶得動手動腦、對教師提出問題不積極主動地回答。有的學生雖然對教師所講內容有所了解,但下課懶得動手,不能加以鞏固,時間長了,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了。
高中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上課多動腦、多動手,不是死記硬背、套公式,而是要通過討論、練習,達到知識的內化并舉一反三。同一道題目可能有許多種解法,自己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簡捷的,也許與同學的討論會使我們的知識更加全面和系統。學生不要滿足于會解一個題目,更重要的是要會解一類題目,要善于對知識進行歸納和小結。例如:教師講解了例題“已知f(x+1)=x-5x+2,求f(x)”,而考試時考察“已知f(f(x))=9x+1,求一次函數f(x)的表達式”時,就有很多學生不知如何解答。
三、讓學生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和建立自信心,是提高數學成績的關鍵
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很重要。學生除了上課要認真聽、認真做筆記外,課外也要做一些練習。對所學的知識要認真歸納;對典型題目、相同類型題目要反復復習,認真總結,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目的;每章結束時,要不看課本,歸納出知識結構,回顧所學知識。
高中和初中數學成績的懸殊,造成了學生學習心理上的負擔。學生不能正確分析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能尋找到解決的方法,經受不住失敗的考驗,幾次考試分數過低就會垂頭喪氣、怨聲載道。加之某些家長和數學教師不能正確看待考試成績,總是把數學成績差和數學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放在一起比較,無形中加大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和逆反心理,結果導致他們不但不能提高成績,反而越來越害怕學習數學,產生嚴重的心理自卑,甚至放棄數學學習。要知道人的學習能力是存在差異的,同樣一個教師,同樣一個教室,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收獲。失敗乃成功之母,數學的學習不是一天兩天所能提高的。教師、家長不可過多批評指責學生的成績下降,而是要積極尋找學生成績下滑的原因,并找到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
四、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品質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是學生的榜樣。他們的言行對學生的心理、學習興趣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教師教學時對解題方法的理解、分析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開發。例如:有的教師對同一題目可以給出多種解法,還可以通過改變題目的條件培養學生多渠道、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高一的教師多是高三循環下來或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高三循環下來的老教師,他們往往眼界過高,教學過程中有意無意之間用高三復習時的難度要求高一新生;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又對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點、難點。
其次,教師的贊許和鼓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動力源泉。一個經常受數學教師冷遇和責備的學生,除非他有特別堅強的意志,不然是學不好數學的。相反,教師在課堂上的一次表揚或者一個贊許,也許會造就一個數學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