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楚
此前有媒體報道說,遺產稅征收已進入日程安排,而且具體征收起點、對應稅率及其計算方法等都被披露出來——遺產稅自80萬起征,500萬的遺產凈額應納稅84萬,1000萬、3000萬的遺產凈額分別應納稅209萬和1034萬。
報道一出,立即引發巨大爭議。首先,近年來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意大利等國家相繼停征遺產稅,我國的香港地區也于2006年取消遺產稅,美國個人遺產稅的起征點高達500萬美元,也與多數家庭無關。而國內倘若真的以80萬起征,遺產稅很大部分征到了中產階級頭上,成為新的負擔。這樣的稅種設計,就背離調節收入分配、“劫富濟貧”的初衷。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關于遺產稅是否開征以及如何開征,沒有確切的權威消息發布,都是一些所謂專家的說法。同時,遺產稅也不可能在短期內開征,民眾無需擔心。
首先,征收遺產稅要求國家對公民個人的婚姻家庭情況、境內外的房產、金融資產等財產情況非常明確,而我國現階段尚未實行統一的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國家除了主要掌握公民工資收入的確切信息外,對房產、股票、機動車持有等數據均很難準確掌握。其中,尤其是住房信息聯網工程推行了近十年,至今仍未完全實現,導致單是作為大部分家庭主要資產組成部分的房地產就無法統計其價值,更不要說其他財產了。所以,各種財產信息披露的不充分,給稅基的確定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遺產稅的開征也相應地產生了很大阻力。
其次,我國經濟轉型尚未完成,此時征收遺產稅不利于現階段經濟建設。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至今,世界經濟形勢仍然錯綜復雜,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剛出現復蘇跡象,而新興經濟體又面臨著下行等諸多壓力。受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我國經濟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若此時開始征收遺產稅,無疑會加劇資金的外流,不僅達不到征收遺產稅的初衷,還不利于當前時點經濟的發展。
都說稅收是富民之本、強國之基。開征一個新稅種,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是否征收遺產稅以及如何開征,不僅要立足國情,更要充分聆聽民意。而筆者認為,不能完全指望利用遺產稅去平衡收入差距。如果要達到調節分配收入的目的,比遺產稅開征更緊迫的任務是如何去消除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國企民企之間存在的各種差距、障礙,創造出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