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軍
摘 要:目的:探討問題引導教學法在兒科護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校2010級兒科護理的學生共203人,一班、二班共102人為觀察組,給予問題引導教學方法;三班、四班共101人為對照組,給予傳統的教學方法;期末對兩組學生兒科護理課程的理論成績及觀察組對“問題引導教學”的教學方法評價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學生期末的兒科護理課程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觀察組的學生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激發了自主學習能力及增加了臨床實踐能力。結論:問題引導教學法在兒科護理課程的教學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引導教學;兒科;護理教學
問題引導式教學模式來源于我國古代的孔子及西方的蘇格拉底的教學思想,如今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推崇。傳統的護理教學課程圍繞大綱對學生進行理論上的講授,而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針對我校學習兒科護理學的學生進行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方法,闡述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0級兒科護理學的學生共203人,全部為女生,選定一班及二班為觀察組,共102人;三班、四班為對照組,共101人。兩組學生在入學成績、學習能力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2.教學方法
(1)對照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按大綱要求“照本宣科”,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授,課后根據大綱重點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
(2)觀察組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大綱分3個層次設計問題。首先教師給學生預留1~2個問題,給學生留做課前自行尋找答案,學生通過自行查閱資料進行第1層次問題的回答;上課時教師根據大綱的重點進行詳細的講授,對學生給予引導,這是第2層次;第3層次問題是教師和學生圍繞2、3層次進行討論,學生將第1層次的問題用自己觀點表達出來,學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最后由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
(3)觀察指標
對兩組學生的護理學課程期末考試理論成績及觀察組對“問題引導教學”的教學方法的評價進行比較分析。
(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取U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的理論及臨床實踐能力成績比較
如表1所示,觀察組期末的兒科護理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觀察組學生對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效果評價
如表2所示,觀察組的學生經過問題引導式的教學,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激發了自主學習能力及增加了臨床實踐能力。
三、討論
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方式是將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助,學生自我學習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法以任務為中心,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考核標準,在運用中增強了學生的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教師課前布置的問題,學生能夠自主查閱資料,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在課堂上,分組討論的方式,增加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改善了學習的氣氛;學生課前查閱的資料集自我分析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該教學方式是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問題引導式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更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值得學校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邱賢云,符麗燕,張琴輝.小組合作學習在本科“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2A):227-229.
[2]余利霞.團隊意識培養對提高護生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影響[J].醫藥教育,2012,19(13):133-134.
[3]丁茹,高文武,劉亞偉,等.論醫生臨床實習中評判性思維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2):238-240.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