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洋
摘 要:對國內外三級跳遠高水平運動員的成績進行分析,對三級跳遠中第二跳的性質與任務確認。第二跳是承前啟后的一跳,它不僅要保持速度,還要為第三跳作準備。所以要限定第二跳的遠度,不能超過其它兩跳的遠度,這樣才能使運動員在三級跳遠中創造佳績。
關鍵詞:三級跳遠;第二跳技術;第二跳距離
1.前言
三級跳遠是一項復雜的復合運動,三級跳遠中三跳是相輔相成的,而第二跳是第一跳的過渡跳,因此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只有正確地采用第二跳技術,提高第一、三跳的成績,縮短第二跳的距離才能取得最佳成績。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有關三級跳遠的資料。
2.2訪問法
與有關專家進行訪談,從而了解三級跳遠中第二跳的性質、任務來正確掌握第二跳技術。
3.第二跳的動作分析
3.1第二跳放腳動作要正確
第二跳的著地是在交換大腿擺動到最大幅度對兩臂也擺至體后時開始的。著地過程是以髖帶動大腿再用大腿壓小腿依次向前、向下再向后做積極快速有力的“扒地”動作。“扒地”動作的優點有:(1)落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較遠,這樣就加速了身體重心向支撐點前移的速度。(2)減少了對原有水平速度的損失。(3)能快速有力地完成起跳動作。
第二跳中常出現的錯誤動作有兩種:(1)前腳掌著地,它主要是擺動腿沒有擺動到水平位置和腳尖沒有勾起所造成的,這樣使人體重心前移,產生制動較大,對水平速度有很大的影響并且容易出現傷害事故。(2)腳后跟著地,即滾動式放腿,這樣加長了起跳腿落地時的緩沖階段與蹬伸階段的時間,同時增加了起跳腿的負擔,使水平速度損失較大。
3.2身體重心穩定
第二跳著地時,著地腿前伸著地點要在身體重心投影點前25~30cm。隨著“扒地”動作和身體重心的前移,使落地時身體重心正好壓在起跳腿上,為蹬擺提供最合理的身體姿勢。
上下肢配合合理。身體的平衡主要是通過兩臂的動作來控制的,擺動時注意向前擺動要用力,擺動到與肩平齊時要突然停止,小腿與地面垂直,并且方向要向正前方。
4.分析
通過資料對班克斯、康利、喬伊納和鄒振先的最好成績與他們本人以前成績進行對比,總成績的提高與第二跳成反比,即第二跳的比率成績如下表:
對三級跳遠中的第二跳研究分析,從理論和實踐中得出結果:縮短第二跳時合理的措施,它可以使第一跳結果所損失的速度水平分量能在這一過渡中補償,還可以積累較大的速度水平分量為第三跳作準備。
5.結論
5.1三級跳遠技術通常是依據間距占總距離的最大比率來劃分的,而不是因某一跳的距離而影響整個三級跳遠的總成績。
5.2三級跳遠中跳躍能力是取得成績好壞的關鍵,而第二跳距離的遠近是衡量運動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5.3三級跳遠中第二跳與第一跳密切相關,第一跳的完善與第二跳結合技術與大力加強起跳腿的腿部力量是跳好第二跳的關鍵。
5.4適當控制第二跳的距離,加大第一、三跳的比例,都有利于獲得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鳴曉.影響三級跳遠的因素[J].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06.
[2]李祥.影響三級跳遠第二跳的因素[J].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0.
[3]湯定福.三級跳遠的關鍵是第二跳技術[J].四川體育科學,1996(03).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清市濱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