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萍
摘 要:激勵性評價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是在充分把握學生心理、維護學生自尊的基礎上,重視發掘學生個性特點,以信任、鼓勵和期待的語言或者行動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在當前教育實踐中,激勵性評價備受推崇,但是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誤區,探討了關于激勵性評價的方式、原則以及如何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
關鍵詞:學生;激勵性評價;發展;教育實踐
學生評價是在系統、科學和全面搜集、整理、處理和分析學生信息的基礎上,對學生發展和變化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目的在于促進教育和教學改革,使學生全面發展。學生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的主動求知精神和自我完善能力。
一、什么是激勵性評價
“激勵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內化學生的人格,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策略。激勵性評價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是在充分把握學生心理、維護學生自尊的基礎上,重視發掘學生的個性特點,以信任、鼓勵和期待的語言或者行動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
二、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的原則
(一)激勵性評價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人類不斷進步,文明也不斷發展,教育觀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內容和形式上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評語人性化的好趨勢。激勵性評價得到了大力推崇,但在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時要注意克服“報喜不報憂”的負面影響,避免學生在一片“恭維”中滋生不良的思想傾向。教育的藝術,重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學生的評價,也應中肯客觀,入情入理。在寫激勵性評語的過程中,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寫出有肯定、有指正、有希望的評語,讓學生適當接受一些挫折的考驗,對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與完善才是一種真正的鼓勵。
我們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只有做到了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才能發揮出評價的應有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完善自我人格,形成好的習慣。落實激勵性評價時,更應該本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
(二)激勵性評價必須遵循以激勵為主的原則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我們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之后,我們會尋求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有被愛的需要,也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學校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精神生活的意義就在于喚起每一個學生人格的獨特性。”每個人都有實現自身價值、獲得較高評價的追求。學生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促進學生個性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因此,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一方面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肯定已有的成績,意識到自身的優點。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又不能失去信心,引導學生認識自身與更高水平的差異,以激發學生心理的矛盾運動,激發其內在的潛能,激發學生張揚個性、實現自我發展。
三、對學生如何實施激勵性評價
(一)表揚和批評要適度
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是完成學習過程的前提。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改掉陋習,還有助于發展班風,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實驗證明,表揚和批評都能適當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但表揚和批評運用的次數對學生動機的激發效果而言,表揚則應適當地多用。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對表揚的反應更積極,因為他們要想得到表揚太難。我們不僅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更應對那些好動的學生寄予希望,指導他們的行為。因為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不僅可由內驅力來激起,更可由外在刺激引起。教師的鼓勵和引導是驅使學生接近學習目標的動機,能讓學生努力克服行為障礙,把教師的希望轉變為自身的愿望,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從而加強自己的學習動機,最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自我提高學習的內驅力,改變學習的不良行為。
(二)激勵性評價要有針對性
對學生使用激勵性評價應該適當、中肯、具有針對性,不可泛泛而論、過于籠統,使學生聽起來糊里糊涂,針對小學生尤其如此。只說一句“你真棒”“太好了,你真了不起”等類似的激勵,其效果就不如具體評價的效果好。激勵性評價可以就事論事,可以針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具體行為表現或者學生的某一具體作品進行點評,也可以針對學生某一階段、某一方面的學習和進展進行評價,但激勵性評價語一定要有深度、廣度,應該把“好”再說得具體一些,有針對性一些,究竟是語言“好”、表情“好”、見解“好”,還是思維“好”等。
另外,教師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時要出于感性和理性的思考,要有真摯的情感,及時發掘學生的閃光點,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進行真誠的評價,讓學生從心里感受到教師的評價是誠心誠意、發自內心的,而并不是在走形式,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勵、增強信心、明確方向。
(三)激勵要以成功為導向
1.用激勵性評價方式,促進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生成
教與學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雙邊活動,教師可以采用多元的激勵評價方法,使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進而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一個贊許的手勢、一個鼓勵的微笑,使他領悟到教師對他的鼓舞和信任,感受到教師與他心靈的交流,這種激勵性評價更能夠促進學生學業的成功。這樣能夠創設民主、平等、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
2.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在發展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激勵性評價不是簡單的表揚、表揚再表揚,而是善意而恰到好處的激勵,不斷地在學生心中點燃求知的火花,激發他們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不斷使學生品味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要注意用情、適量、適度、適時。
3.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幫助學生把握好自身發展方向
教學中,教師要成為一個發現者,關注和理解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適時對學生有益的內在潛能和外在表現進行適合其發展的具體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特點、特長產生特定的態度和價值觀等積極的情感傾向。用激勵性評價鼓勵,促進其個性張揚和全面發展,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四)激勵性評價語言多給學困生一些,給他們勇氣和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應該對學生抱有積極的期望,熱愛每一個學生,會贏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從而形成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學生有著較強的“親師性”,可謂“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禮。”面對教師的評語,贊美、表揚會使他們信心百倍。特別是對于急需鼓勵的中后學生。因此,我注重學困生的激勵評價。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評價每一次發言,從中尋找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獲得表揚,獎勵次數越多,其行為活動的再發性就越高。及時有度的呈現激勵性評價,能有效引起師生情感共鳴。每節課,我都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體現教學的開放性。把激勵性課堂教學評價運用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落實到他們的每一次學習活動中,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也不漏掉。
總之,課堂教學中,激勵性評價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過多的夸獎會讓學生習以為常無動于衷,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對教師而言,最根本的應關注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不假思考、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夸獎,能使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對學生而言,教師應讓學生在認識到自己優勢和進步的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的激勵才是成功的激勵。
參考文獻:
[1]王景英.教育評價學[G].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朱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張靜.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的原則及其方法[J].創新:成才研究,2008.
[4]趙學云.激勵性評價的方式與原則.現代教育管理與教學,2006.
[5]李介.論激勵性評價的策略.當代教育科學,2006.
[6]王蔚.當前學生激勵性評價的誤區及對策.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3).
[7]劉中芳.讓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更精彩.教學實踐,2007.
[8]黃華.教師與學者對話錄(五):關于“學生評價”[J].教育科學研究,2007.
(作者單位 太原市陽曲縣教師進修學校)